2023-04-13 09:57:39來源:中國青年報
隱蔽滲透、按圖行進、敵后破襲……3月中旬的一個凌晨,綜合訓練場上,空降兵某旅年度第三次“夜訓周”激戰正酣,偵察分隊隊長張方鵬帶領隊員密切協同,接連完成多個任務,成功引導火力對“敵”指揮所實施打擊。
雖然已經連續一周在晝夜顛倒的情況下持續高強度作戰,但張方鵬的臉上仍難掩興奮,“自從夜訓周實施以來,這種反時差高強度作戰已成為常態,官兵夜戰能力明顯提升。”說話間,張方鵬和隊員們已經在武裝奔襲的起點上躍躍欲試,絲毫不見疲憊。
夜戰能力的提升,源自夜訓模式的優化轉變。現場組訓的該旅訓練部門負責人許聯軍介紹,當前“周有夜訓日月有夜訓周”的模式,是該旅針對部隊后半夜作戰能力偏低,持續探索的結果。
(相關資料圖)
在今年年初的一次跨晝夜強化訓練中,該旅通過對不同時間段的數據分析發現,部隊在長時間連續作戰的情況下,深夜2點到黎明前這一時間段,官兵操作裝備會出現“生滯”,戰術運動變得相對遲緩,執行作戰任務的效率明顯下降,完成任務的成功率相較白天大幅降低。
這一現象引起旅黨委高度重視,強化訓練結束后,他們隨即召開復盤會,查擺原因。會上,分隊指揮員們普遍反映,晝夜連貫高強度作業時,后半夜因“生物鐘”紊亂,官兵身體機能出現不適,導致運動能力和注意力下降。一些戰士表示,一天兩天的晝夜顛倒還能堅持,但持續時間一長,就會感覺渾身乏力,注意力無法集中。
原來,以往部隊雖然按照大綱落實了夜訓制度,但由于大綱只對每周夜訓次數和單次時長作了明確規定,在傳統模式下,官兵們都能輕松應對短時間、單課目、低強度的夜間訓練。
“戰場無法預知時間點和時長,必須調好打仗的‘生物鐘’。”找到原因后,旅黨委和相關業務部門經過反復論證,提出“周有夜訓日月有夜訓周”的模式,每周拿出一晚進行不少于10個小時的基礎課目和戰術課目適應訓練,每月集中一周,由機關統籌,按照“連貫組織分組對抗”的方式,持續晝夜顛倒進行紅藍對抗,通過連貫緊湊的節奏帶動官兵隨時隨地保持“清醒”,鍛煉官兵逆時差下的機體適應能力,提升部隊全時作戰能力。
但是第一次參加夜訓周時,各分隊進行得并不順利。偵察分隊在前兩個夜晚的對抗中,官兵表現十分突出,可持續到第三天晚上,部分官兵就出現了不適反應,在敵后隱蔽行軍課目中,30多公里的路程,他們比白天多花費將近1個小時。
“夜間訓練強度的提升,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第一次夜訓周失利后,張方鵬重新有針對性地制訂訓練計劃,充分利用夜訓日對按方位角行進、裝備操作等基礎課目進行強化訓練,結合夜訓周開展極限體能、長距離急行軍、戰術機動等課目,官兵意志體質得到充分磨煉,機體適應能力明顯增強。
“嘀嘀嘀……”不久前的一天下午兩點,前一晚的夜訓剛結束,該旅某營官兵正在組織調休,一陣急促的哨音突然響起,他們又迅速起床,請領裝備,接下來該營官兵將以小隊為單位,在三天兩夜的時間里與藍軍進行全要素全流程的對抗演練。
“戰斗隨時可能打響,因此,夜訓絕不是簡單的晝夜顛倒。”該營營長畢誠介紹說,他們不僅通過晝夜顛倒來提升官兵逆時差下的機體適應能力,還在官兵最疲勞的時間點打響“戰斗”,以此來提升部隊在各類情況下的全時戰斗能力。
夜訓時間跨度的提升,同時也促進戰訓的深度融合。在傳統模式下,雖然訓練時間涵蓋黃昏、暗夜、拂曉等時間段,但由于單次訓練時間較短,本應該連貫組織訓練的課目,晚上只能分段組織,也不利于構設緊貼實戰的訓練場景,導致該連貫的連貫不起來,相較白天,夜間訓練質效偏低,訓練深度也一直在較低層次徘徊。
張方鵬表示,以往組織夜訓時,每次訓練開始前都要重復進行訓練準備和場地構設,本就不長的時間被白白浪費。現在在新的模式下,夜訓時間得到了充分保證,訓練場景的構設也更緊貼實戰,官兵訓練熱情明顯提高,分隊夜戰能力顯著增強。
在當天的夜訓現場可以看到,夜間偵察、夜間射擊、強行軍等多個課目在實戰背景下連貫開展,夜訓更加貼近實戰。該營偵察分隊隊員、中士高曉鋒說:“雖然已經連續一周晝夜顛倒,但經過針對性訓練,我們能快速轉換時差,緊張的節奏和未知的‘敵情’讓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戒備狀態,隨時做好戰斗準備。”
彭為義 楊越旺 謝智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標簽:
隱蔽滲透、按圖行進、敵后破襲……3月中旬的一個凌晨,綜合訓練場上,空降兵某旅年度第三次“夜訓周”激...
經初步調查與核實,該網上信息對華潤置地的質疑與事實嚴重不符。華潤置地對網上傳播虛假消息的人士保留...
前不久,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辦公室收到了一封感謝信。信的末尾,簽著董國興和妻子兩人...
4月12日晚間,融創中國公告稱,復牌指引已滿足。
韓國《東亞日報》4月12日爆料,根據韓國和美國兩國政府上月達成的協議,韓方將向美方提供50萬發15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