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4 06:54:59來源:中國青年報
《萬里歸途》《刺殺小說家》《找到你》《分手合約》……80后編劇秦海燕有著長長的作品名單。她記得《萬里歸途》的原型人物告訴她,“在沙漠邊境,很難聽清說話聲音,于是他們只能把國旗從車里拿出來撐開,讓大家看見。滯留的人看見國旗,真的就看到了希望……”
以電影為媒,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近在眼前,大銀幕上的中國故事“揚帆遠航”。2022年,《萬里歸途》《人生大事》《世間有她》《獨行月球》等多部影片登陸海外院線。其中,《萬里歸途》與國內上映時間僅隔20天。今年1月22日,《流浪地球2》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8個國家同步上映。上映當日,該片登上英國票房榜前十,并于首映周躋身北美周末票房榜和澳大利亞周榜前十,位居新西蘭周榜前五。
(相關資料圖)
在今年新片的主創名單中,可以看到不少青年電影人的名字:春節檔影片《流浪地球2》的導演郭帆和《交換人生》的導演蘇倫均為80后;近期熱播的電影中,《宇宙探索編輯部》導演兼編劇孔大山出生于1990年,《了不起的夜晚》導演兼編劇馬凱出生于1989年,《保你平安》導演大鵬是80后……青年從業者正在成為中國電影的未來與希望所在。
新人總會遇到各種困難
“現在年輕人進入行業的方式很多,不像我剛畢業的時候,上個電視可難了。電視上播一個自己的采訪,我得反復看好幾遍。”導演邢文雄說。
2022年,邢文雄作為導演兼編劇的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在春節檔上映。這是邢文雄的導演處女作,該片位居當年春節檔票房榜第二,并最終獲得26.27億元的累計票房。
邢文雄2011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快畢業時,他和很多從家鄉來到大城市求學的年輕人一樣,面臨著“留還是回”的抉擇。“當時我們的系主任跟我講,你太年輕了,不如帶著你在大學學到的東西,先回老家,回到人才比較欠缺的地方,你就能有鍛煉機會。等有了經驗和作品,你就能去想去的地方。”邢文雄覺得老師說得有道理,于是回到家鄉哈爾濱,成立了戲劇工坊,開始獨立執導話劇。
起步總是艱難的,邢文雄不僅是編劇、導演,還是場務、票務,“164個座位的小劇場,最好的時候滿座,最慘淡的時候坐二三十人,入不敷出的情況常有”。
邢文雄回憶,哈爾濱夏天熱,劇場的空調費一天1500元,排練的時候為了省錢,他不開空調,“找幾個半人高的大水桶,裝滿冰塊。最熱的時候,屋里的燈都炸了”。哈爾濱的冬天又很冷,零下30多攝氏度,“做造景,屋里不讓用電焊,只能去外面馬路邊,焊一下午手都伸不開了”。
在秦海燕看來,編劇行業是吃“干貨”的,“剛入行的人總會遇到各種困難,但只要你真的寫出了一個好本子,就絕對有機會”。但編劇也是一個手藝活兒,不寫上10年很難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放棄了,“我已經寫了20年,在10年前如果說遇到什么困難,我都不敢說那是困難,因為我覺得是自己不夠好”。
秦海燕回憶,其實最初想做的是與翻譯題材相關的劇本,為此進行了長達兩三年的采訪。在其中一次常規采訪中,她偶遇了后來成為《萬里歸途》原型人物的那名翻譯。“他當時從駐外剛回北京,春節還沒過踏實,突然又被叫去非洲,一開始以為兩三天就能回來,以為只是去做翻譯,沒想到撤了兩三萬人回來……”
撤僑成為這名年輕翻譯能驕傲一輩子的人生經歷,也打動了聽故事的秦海燕。她意識到,“劇本方向有了,一群普通的外交工作者,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隨著采訪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細節鋪陳開來,最終通過影片呈現給了觀眾。
“必須承認我們吃到了時代的‘紅利’”
秦海燕從大四開始寫第一個電影劇本,當時,她在北京大學擔任電影協會會長,組織過很多場放映,逐漸與電影行業有了接觸。后來有人建議她試試寫電影劇本,她就這樣邁出了編劇生涯的第一步。
秦海燕高興地看到,與自己初出茅廬時相比,如今青年編劇“被看到”的渠道和方式更豐富了,“近10年來,各類電影節、電影展、電影獎以及很多大的影視公司,都會支持創投,因為他們需要好的創作者。年輕人去參加,就有機會被看到”。
“必須承認我們吃到了時代的‘紅利’。”秦海燕記得,她上大學時,國內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市場。“在十幾年的培育中,大眾慢慢養成了進影院看電影的習慣,電影市場整體繁榮,這給青年創作者帶來了機會”。
新生代力量逐漸成長為中國電影的生力軍,外界也通過各種方式持續發掘青年電影人并支持其發展。
近期,阿里影業正在籌備面向全球華人青年導演的選拔計劃,扶持具有國際視野和海外電影教育背景的青年導演,在國內完成第一部商業長片的創作;貓眼娛樂也持續支持新生代電影人創作,王沐、邢文雄、劉循子墨等青年電影人的首部作品都是在其支持下完成的;由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在2015年發起的“青蔥計劃”,7年來共推出了30多名獲得相關扶持的青年導演,20多部電影長篇處女作拍攝完成,6部實現院線公映,3部在網絡上映,不少作品在國內外著名電影節上斬獲獎項。
關注現實、打動觀眾,成為共性
無論是小人物的故事,還是宏大敘事,秦海燕總結出了一套講好故事的方法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采訪”。今年,她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電影《我經過風暴》即將上映,創作這部反家暴題材的作品的契機,是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施行。
“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留下電影作品的當代題材,但肯定不能架空地去講這個故事。于是我采訪了相關的當事人、律師、警察,有農村的、城市的兩三百個案例。在此基礎上,我們再用電影語言去表達。”秦海燕說。相比于表達自己,她更希望作品能關注現實、打動觀眾,而這也成為“這一屆”電影人的某種共性。
“創作脫離不了現實主義,只是表現形式存在不同。科幻就不是現實主義了嗎?科幻的情感一定基于現實。”邢文雄說。
秦海燕深知,創作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比較困難,“要在真實感和傳奇感之間找到平衡,不能失真,但又不能像一個新聞報道。一定要讓電影接觸到盡量多的觀眾,與觀眾發生共情共振”。
秦海燕曾在一次創投活動上提醒青年創作者:一是不要為了爭議而爭議,只因話題有爭議就去做,投機取巧,毫無真情實感,這樣的作品打動不了觀眾;二是不要只表達自己。在那個年紀,沒有那么多閱歷,也沒有很成熟的敘事手法,這樣講出來的故事只能打動自己。
“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讓自己準備好。”邢文雄說,“別放棄,要有一個夢想,又要有實現夢想的動力和決心,接著好好做就行了。過程也許艱難,也許曲折離奇,但總有一天會有收獲。”
《萬里歸途》上映后,不少人給秦海燕發來消息,“他們說,‘這個電影拍得好真實’‘我們當時真的就是這樣’……他們發現自己被看到了,特別感動”。秦海燕覺得,一部電影能給觀眾帶來一些溫暖,就很值得,“所以在影片結尾,我一定要讓大家從戰場回到煙火人間”。
責任編輯:標簽:
《萬里歸途》《刺殺小說家》《找到你》《分手合約》……80后編劇秦海燕有著長長的作品名單。她記得《萬...
在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時,59歲的李女士遇到的是中日友好醫院(國家呼吸醫學中心)...
當地時間4月13日,在回答央視記者就“近期美國泄露的機密文件顯示,美國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通信進...
隨著幾個月來物價飆升,英國超市商品失竊現象激增,于是,很多超市給商品貼上了防盜磁貼。近日,倫敦一...
巴西小伙兒孟泰龍國際在線報道(記者莊媛心)因為向往,他們來到中國;因為夢想,他們選擇留下。當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