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凌家灘遺址公園注入新活力 開展多種文化體驗項目

      2023-04-16 09:48:09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截至目前,全國已有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如何給“遺址公園”注入新活力、新動能?越來越多元的“遺址公園”會給公眾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下面,我們就跟隨鏡頭,去擁有5500年歷史的安徽凌家灘遺址看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凌家灘遺址是長江中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也是中國第一個以地勢分層次建筑的聚落遺址。目前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通過國家文物局最新一批,也就是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審定。成為展示華夏玉文化,探尋中華古文明的典型示范空間。

      自1987年發掘以來,凌家灘先后開展了14次發掘,總發掘面積7000平方米,發現了較多重要的遺跡。其中,大型祭壇1處,墓葬68座,環壕兩處,紅陶塊砌筑水井1座,約3000平方米的大面積紅燒土塊建筑遺跡一處,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文物3000多件,其中玉器就多達上千件。

      總臺央視記者 田云華: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珍貴玉器是5000多年前先民智慧和思想的結晶,那么在遺址內的數字大廳,我們通過這一塊大屏可以看到這些文物精細的大圖。同時,這里還有一個排行榜,是大家最喜愛的文物,前三名分別是玉龍、玉鷹、玉勺。那么排名第四的是玉人,這其實也是凌家灘遺址出土玉器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件,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它的正面、背面,還有其它玉人的形象。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王巍:距今5500年左右是非常重要的階段,用我的話說,北有牛河梁文化、紅山文化,南有凌家灘文化 ,他們年代興盛時期都在距今5500年,都是存在以玉器彰顯尊貴身份,而且都有玉龍的觀念,甚至兩個地方玉人的姿勢都是一樣的,這么多相似,包括玉龜、玉鳥的隨葬。很有把握地說,在距今5500的時候有一個相當廣闊的范圍,他們之間相互的聯系,用我的話說,形成早期中華文化圈,龍的崇拜、以玉為貴的理念,玉鳥、玉龜等等彰顯當時的信仰,很多方面是一致的。

      體驗玉文化 感受遠古文明魅力

      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大遺址保護為核心,讓大家在享受自然風光同時,還能與留存千年的考古遺跡面對面。

      研學團隊老師 陸媛:第一次來是2017年,也是帶學生過來研學,感覺就是正在建設中,沒有像現在完善,感覺從綠化各個方面的細節比以前完善太多了。

      研學團隊學生 吳芮語:第一次來到凌家灘,導游帶我們去看玉龍、玉人和玉豬,這些文物讓我對幾千年前的人改觀了,讓我對他們的智慧而感到驚嘆、感到震撼。

      目前,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建成包含遺址博物館、核心遺址展示區、生態休閑以及研學基地等六大功能區。園區內,還利用20世紀老糧站來改造實踐基地,目前已經開展多種與凌家灘文化相關的手工藝制作體驗項目。

      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公園管理處主任 唐軍:下一步圍繞考古研學小鎮,和遺址博物館建設,以及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里面的功能提升,滿足游客的各類需求,讓社會公眾更好地感受這種遠古文明的魅力。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