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世界熱頭條丨新買的手機號怎么已染上一身“老毛病”?

      2023-04-19 06:50:23來源:法治日報

      明明是新買的手機號,注冊各類手機應用時卻顯示不是新用戶,甚至接二連三收到各種廣告推銷電話和垃圾短信,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期,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檢察院接連辦理了多起通信業務經營者或從業人員竊取公民個人信息案。一些不法從業人員在為客戶實名開通手機卡的過程中,擅自用實名認證后的新手機號注冊多種軟件,并將手機號碼及相關驗證碼提供給上家獲利,這類“接碼”行為已經嚴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

      短信驗證碼被偷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您的手機號已綁定其他賬號”“您好,我們公司有最新的理財產品”……

      接連收到上述短信后,上海市民孟女士十分納悶:這個手機號碼才剛開始用,就已充滿使用痕跡——廣告推銷電話、垃圾短信,一些平臺賬號竟已被激活,甚至還更新了綁定手機。這個新手機號碼平日里一直是自用,近期她也不曾修過手機,不知道這些騷擾電話與信息從何而來。

      直到民警找到孟女士,問及她是否曾在某通信店購買并實名認證新的手機卡,她才回憶起辦手機卡要求實名制認證時,店主不僅要了身份證,還用她的手機操作認證校驗流程。經警方告知,與她一樣在這家店購買手機卡、新手機,甚至進店修手機的顧客,其手機號都被店主湯某用來“接碼”賺外快了。

      實名制手機號碼關聯了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多種重要個人信息,除通信功能之外,還被廣泛用于社交軟件、銀行理財軟件、社會公共服務軟件等以驗明公民身份,屬于重要的公民個人信息,與之相應的“接碼”業務隨之而生。

      “每個人的手機號可以在不同的平臺上分別注冊獲取驗證碼。我在店里幫客戶實名登記手機號,通過實名認證后就可以注冊使用軟件了。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我下載短視頻、購物等App并獲取驗證碼,然后把這些驗證碼發給群里的上家,如果對方能夠成功登錄,就會給我轉賬或發紅包?!痹谟崋枙r,湯某向辦案檢察官交代了賺外快的操作流程。

      同步追責網絡黑灰產

      為牟取非法利益,不少像湯某這樣的“行業內鬼”,利用工作便利,將實名認證的手機號碼在各購物網站、視頻平臺等注冊新賬戶,各平臺發送驗證碼后,一并將手機號和驗證碼提供給上家。

      據了解,如果是有效手機號,能夠成功驗證注冊平臺,“內鬼”們可獲利1元到14元不等。帶有即時驗證碼的手機號碼若被提供給他人,手機卡主極有可能被冒用身份,其個人信息還可能經過層層轉手被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等黑灰產業鏈。

      在辦理“接碼”類案件時,奉賢區檢察院加強辦案研究,明晰法律適用,破解辦理難點;強化公檢協作,與公安機關會簽工作辦法,實行類案指引,確定實名制認定信息等證據收集要點,明確證據規格。檢察機關經審查認定,湯某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出售并獲利,情節嚴重,其行為已觸犯刑法,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依法應當從重處罰。

      同時,因湯某經營通信器材店,其經營范圍及服務人群為不特定群體,其違反國家規定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不僅觸犯了刑法,還違反了民法典、網絡安全法等相關法律規定,造成眾多不特定公民的個人信息被泄露,侵害社會信息安全,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

      為此,奉賢檢察院組建“刑事+公益訴訟”專業化辦案團隊協同履職,公益檢察室同步介入刑事案件偵查,引導公安機關同步收集、固定民事侵權事實、公益受損程度等方面的證據,追究罰金刑、民事公益損害賠償責任。

      2022年9月,奉賢區檢察院對湯某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經過審理,法院判決湯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1.2萬元。法院同時支持了公益訴訟起訴人全部訴訟請求,湯某對其出售公民個人信息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損失6000元,并在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訴源治理加強防范

      湯某一案后,奉賢區檢察院又陸續辦理4起類案,被告人均為第三方授權企業店員或個體經營者,他們也受到了相應的法律制裁。

      案件雖已辦結,綜合治理工作并未止步。檢察官調研了解到,手機號碼開卡服務分為直營或授權,5起案件均反映出,被授權開卡業務的第三方經營者一定程度上存在流程管理不規范、從業人員法律意識薄弱等問題。

      檢察官走訪涉事企業連鎖門店,調研業務流程及員工管理培訓情況,剖析企業經營管理漏洞,就發現問題向該企業宣告送達檢察建議,督促企業依法規范經營。

      針對手機通信個體經營者管理薄弱問題,奉賢區檢察院與區通信公司座談,分析手機卡開戶實名制認證等環節的法律防范問題,就加強對授權經銷代理商的管理、開展行業治理等提出建議,及時關注、及早預防,筑牢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行業防線。

      此外,檢察機關依法向相關監管部門制發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就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開展行政執法活動,加強行業監管,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在近日的檢察建議“回頭看”活動中,行政監管部門對侵犯消費者權利的違法行為立案調查,督促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相關企業完善并落實《客戶信息安全管理辦法》,明確業務辦卡流程,定期開展員工法律培訓等。經營門店落實公司現行管理制度,設立“開卡專員”并實行業務流程監督,店內屏幕滾動播放警示教育片,提醒店員遵守法律法規,嚴守行業規定。

      承辦檢察官說,售賣手機卡號的通信店、經辦業務的營業廳等地是接觸公民個人信息的第一道關卡,從業者應遵守最基本的職業操守,行業也應加強對從業者法律教育,不要因為蠅頭小利觸犯法律,否則必將承擔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