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 09:03:08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希望現在年輕人讀書時眼界要更寬一點,只有我們的視野變得寬闊,才能夠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尤其要深度閱讀人文方面的好書。不要把讀書當成一件非常功利的事情來做。”上海譯文出版社社長韓衛東這樣分享他對青年閱讀的思考和建議。
韓衛東說,他大學的專業是歷史,學生時代閱讀興趣是非常龐雜的,人文類和科學類的書都會讀。體會較深的一點是,年輕人求知的欲望很強烈,一定要開闊閱讀視野,多讀全球范圍內的經典原著和前沿新書。
(資料圖)
“我到上海譯文出版社工作差不多20年了。起初,我從未想過會和譯文有所交集。因為在我的學生時代,上海譯文這樣的出版社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時代風尚的引領。”韓衛東說,當年來譯文社工作前,他特意重新仔細看了一遍自己家中的書櫥,大學時代一直使用的《新英漢詞典》、被稱為“黑皮書”的“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有不少書籍都是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事實上,“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當代學術思潮譯叢”等譯文社創始時期的幾大書系,經過幾代譯文人的努力,逐步積累、沉淀、轉變為內容和裝幀都廣受歡迎的經典系列。每個愛書人的書架上都會有譯文名著精選、譯文經典等系列,近年來插圖珍藏本等還原紙書之美的經典系列也走入了千千萬萬愛書人的書房。
“閱讀的能力是一種學習的能力。這種特殊的學習能全面提升一個人的素養,不應該被狹義地理解為一種功利的手段和工具。通過閱讀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視野和思維。”回顧自己年少時候閱讀的經歷,韓衛東比較遺憾當時因為種種限制,未能讀到很多外國優秀經典著作。
他希望今天的青年讀者能利用好當下的良好條件,廣泛選擇、充分閱讀,“我們不僅要讀中國的書,也要讀國外的書,去了解全世界的優秀文化”。譯文出版社的編輯需要對世界范圍內的出版風向具備敏銳的洞察和深度的理解,一定程度上,譯文出版社所做的工作是為讀者選擇世界上最值得被閱讀和探討的書籍。
談到出版社在引領青年閱讀方面的努力,韓衛東表示,上海譯文出版社成立40周年時,全社一起討論,概括出一個企業愿景——“有我世界更大”。“出版社的存在,就是要讓我們的讀者更多了解到一些世界優秀文化的結晶。”他認為,譯文社希望做到傳播世界優秀作品,創造優質的閱讀價值,通過提供多形態的閱讀產品為讀者搭建足以使用一生的人文通識閱讀體系。
在為大學生和青年讀者推薦好書時,韓衛東認為,首先年輕人要盡可能多找經典的好書來讀:“經典著作,是經過歷史的沉淀和檢驗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能簡單只看一些淺層次的熱點書,這種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文學作品展現了人性世界的豐富層次,所以加繆的《陌路人》、黑塞的《荒原狼》、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才能在每一代讀者中找到知音,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等經典才會被清華大學校長作為新生禮物送出。社科類的作品也是一樣,恩斯特·卡西爾的《人論》、托馬斯·潘恩的《常識》等哲學、政治類的經典,也值得一讀再讀。
另一方面,年輕讀者比較傾向于閱讀形象鮮活的故事來了解世界,因此譯文出版社從10多年前便開始深耕“譯文紀實”品牌書系,用故事進入真實,帶領讀者去觸摸深刻的社會議題,從社會經濟、科學發展、環保議題、性別平權等方面展開,引發讀者關注社會發展的變化與趨勢。而“歷史學堂”“譯文視野”等品牌書系,則是聚焦一段歷史、一個社會議題、一個變化趨勢,引領今天的青年讀者進行深度思考。
在韓衛東看來,那些對人類社會發展有一定敏銳觀察和思考的作家好書也值得閱讀。以最近熱議的人工智能話題為例,譯文在早些年就已經引進出版了諾獎得主石黑一雄的《克拉拉與太陽》、麥克尤恩的《我這樣的機器》等探討人工智能話題的當代小說。去年出版的2021年諾獎得主古爾納書寫移民二代、三代身份認同和記憶重建的作品也值得關注。
“出版的圖書要符合當代年輕人求新求知的要求,這一點永遠不會過時。”韓衛東坦言,出版人的任務,就是讓讀者了解到這個世界上最經典最先進的文化知識,了解真正代表“真善美”的內容。
社長推薦書單:
《克拉拉與太陽》
《疫苗的故事》
《人類的未來,AI的未來》
《“廢除文科學部”的沖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標簽:
“我希望現在年輕人讀書時眼界要更寬一點,只有我們的視野變得寬闊,才能夠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尤其要...
4月20日是聯合國中文日這一天正值中國傳統節氣“谷雨”聯合國中文日為何定在谷雨這天呢?中文在聯合國首...
修正后,嘉凱城預計2022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1 2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12 69億元;扣...
據商務部網站19日消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個別媒體無端指責中方向烏克蘭沖突地區出口無人機事答記者問...
為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浙江紹興市上虞區日前出臺13條優化生育政策,預計年財政經費支出1億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