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世界播報:你需要知道的兒童燒燙傷知識

      2023-05-09 06:50:49來源:中國青年報

      謹慎使用家用電器,預防兒童居家燙傷事件。視覺中國供圖

      編者按

      每年的寒暑假、節假日都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今年“五一”假期結束后,多地兒童醫院急診科醫生都在自媒體和大眾媒體上發聲,講述為意外傷害兒童進行急救手術的情況,同時也提到在兒童意外傷害發生中,多是因為家長疏于管理和照顧,因而針對家長的防患、急救科普十分必要。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因為燙傷的疤痕我自卑到了極點?!?/p>

      “感覺自己給家里帶來了很大的負擔?!?/p>

      “感覺沒有人會喜歡我,大概率一輩子孤獨一人了?!?/p>

      在知乎上,有人提問:有大面積燙傷的姑娘們現在都怎么樣了?在回帖區,聚集了許多兒時遭遇過燒燙傷的女孩,她們分享彼此的經歷。形象自卑、經濟壓力、發展焦慮是她們討論最多的內容。

      根據燒燙傷關愛公益基金提供的數據,在中國每年有2600萬人發生不同程度的燒燙傷,其中30%以上是兒童。0-5歲兒童燒燙傷占燒燙傷兒童的70%,在燒燙傷兒童中,49%出現殘疾,8%終身殘疾。

      對于部分嚴重燒燙傷患兒來說,就像是得了“不死的癌癥”,影響伴其一生。痊愈后傷口處會形成瘢痕,甚至是持續性的瘢痕增生,更嚴重的還會造成機體畸形與身體功能障礙。不僅后續治療花銷巨大,還會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與心理創傷。

      然而不同于其他普通疾病,燒燙傷是完全可以提前預防以及避免的。

      不是“熊孩子”,而是“虎家長”

      4月8日,北京,一位媽媽將兒童睡袋放在電暖氣上加熱,孩子不慎坐在了睡袋的金屬拉鏈上,造成深度二級燙傷。

      4月18日,湖南,一位奶奶在做早餐時,一鍋開水沒端穩直接澆在了旁邊的孫子身上,開水從頭澆下來,導致孩子后背大面積燙傷。

      5月1日,安徽,一男童誤把電動車當搖搖車,往充電插座中投幣,手指被燒黑……

      不同于成人燒燙傷多為工作事故,兒童燒燙傷以家庭生活類事故居多。并且大多不是因為“熊孩子”調皮搗蛋,而是“虎家長”缺乏安全意識,疏忽大意造成的。

      家庭生活中,兒童燒燙傷常見有4類:熱液燒傷、火焰燒傷、化學燒傷、電擊燒傷。

      熱液燒傷發生率最高。抱著小孩炒菜,孩子滑落至油鍋被燙傷;給孩子沖奶粉,不慎將熱水灑在孩子身上;給孩子洗澡,孩子直接掉進熱水桶;水杯隨意放置,導致孩子在玩耍時將熱水打翻……

      火焰燒傷多與家中明火有關。在家中吃火鍋時將液態酒精倒入木炭盆導致孩子燒傷;家用瓦斯罐使用不規范爆炸導致燒傷;帶孩子在易燃易爆物品旁燃放煙花導致燒傷……

      化學燒傷多與家中含強酸成分的物品有關。一些粗心的家長會將廁所疏通劑裝入飲料瓶內并隨意放置,小孩誤將其當作飲料喝下,后果慘烈;一些玩具、文具以及紐扣電池等,一旦發生泄漏或被孩子誤食,其中的強酸成分會造成皮膚或消化道的腐蝕、灼傷……

      插座與電動車是導致兒童電擊燒傷的元兇。小孩將手指伸進插孔,被燒傷后導致手指功能受損;孩子用嘴咬正在充電的充電線導致嘴部被燒傷;小孩拿著鑰匙等金屬物品觸碰漏電的電動車電瓶……

      兒童燒燙傷的慘劇幾乎每天都會在不同家庭上演。但其實只要家長在生活中遇事多想一步,就可能避免許多無妄之災:

      讓孩子遠離廚房、衛生間等危險區域,減少孩子接觸熱液的機會。

      熱水杯盡量放置在高處,同時也要警惕孩子在玩耍時將桌布扯下,打翻水杯。

      給孩子沖泡奶粉、放熱水洗澡等要遵循先涼水后熱水的順序,并且家長一定要先試水溫。

      家中廚房之外盡量避免出現明火,特別是夏天來了,蚊香應放置在寶寶接觸不到的地方,遠離易燃物品。

      家用潔廁劑、消毒水等有腐蝕性的化學物品,一定遠離兒童,妥善放置。

      給插座安裝安全鎖,家里的電源、插排、充電線等遠離兒童,并做到人走電斷。

      避免熱水袋、暖寶寶直接接觸孩子皮膚,警惕在睡眠時可能會發生的低溫燙傷。

      對兒童進行日常安全的教導,提高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

      警惕在急救中可能出現的“二次傷害”

      輕度燒燙傷可先在家急救,大部分家長只記住了“沖、脫、泡、蓋、送”的5字口訣,在實際操作中錯誤頻出,極易給患兒帶來“二次傷害”,也給之后的治療帶來巨大的困難。

      “沖”是減輕燒燙傷最有效的辦法。孩子被燙傷后,應立即用15℃到30℃的涼水持續沖洗受傷部位半小時以上,避免創面起水泡,防止之后殘留瘢痕。注意沖洗時不要將水直接對準傷口,應沖洗傷口一側,讓水流至燙傷部位。

      將受傷部位表面衣物“脫”下,防止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傷口感染。原則上要避免受傷部位的水泡破裂,引起燙傷部位的二次損傷。若表面衣物同燙傷后皮膚粘連,不可硬脫,應前往醫院交由專業人士處理。

      將受傷部位置于涼水中浸“泡”或是用干凈的冷水毛巾濕敷局部,可疏散熱源,減輕受傷部位疼痛感。但應避免使用過度冷卻的涼水或是用冰塊直接接觸受傷部位,溫度過低可能會導致受傷部位發生冷凍損傷。

      選取干凈紗布或干凈的毛巾覆“蓋”保護傷口。千萬不要用酒精消毒創面??稍趥谔幫磕C傷膏,切忌涂抹蛋清、牙膏、醬油、白糖、香油等可能會導致傷口感染的物質。

      在“送”醫途中不要按壓受傷部位。對于燙傷面積較大的兒童,冷敷的同時也要覆蓋保溫的衣物或被褥,避免發生失溫。燙傷兒童容易發生脫水,盡量多讓孩子飲水。另外,兒童燙傷同成人存在一定差異,建議家長將患兒送至兒童專科醫院治療。

      治療之后更需心靈的撫慰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劉正奎教授在《燒燙傷心理狀況調研報告》中調查了燒燙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影響。研究發現,燒燙傷不僅會對患者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創傷,也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巨大的壓力。

      研究顯示,燒燙傷發生后,患者及家庭會出現持續強烈的應激反應。燒燙傷患者中重度或者嚴重抑郁狀況的比例占到25.8%,重度焦慮癥狀接近40%,處于高應激狀況的人群比例非常高?;颊呒覍僦兄囟然驀乐匾钟舭Y狀占29.8%,嚴重焦慮癥狀的占38.7%,出現嚴重應激癥狀的占28.2%。

      一般情況下,兒童在燒燙傷后心態的改變主要包括:對自我形象的否定,甚至出現自我形象認知紊亂;社會適應能力下降,一些永久性形體損毀和肢體功能受限以及漫長的治療和康復期,使他們沒有信心面對未來的工作、家庭及社會關系等。

      家長面對孩子時也心情復雜,一方面他們因為自己的失誤自責愧疚,可能會為減輕內心痛苦而互相推卸責任;另一方面,家長往往比孩子更加難以接受出現的瘢痕,無法接納自家孩子身上的“不完美”。

      其實當燒燙傷發生后,家長首先應該擺平心態,接受現實。不要太過在意外在的評價,也不要過分在意孩子身上的瘢痕,給孩子心理造成壓力。要學會接納孩子身上的“不完美”。發生此類創傷性應激事件,家長往往是孩子的主心骨,只有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才能幫助孩子攻克心中的夢魘怪獸。

      另外,家長也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鼓勵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可以帶孩子去認識更多的燒傷患兒,幫助孩子建立并拓展社會關系,為其之后回歸社會、融入社會生活做準備。

      正如前述女孩們會在網絡上彼此一邊訴說著自己的傷痛,另一邊也在講述自己患病后遇到過的溫暖與善意。通過講述抱團取暖,相互給予力量。

      “爸媽是我堅持生活最大的動力。非常感謝爸媽對我的鼓勵,讓我覺得自己沒什么不一樣。”

      “男朋友對我說,每個孩子都是神明遺落人間的精靈,不要懷疑自己,不要因為一點不完美和自己過不去,你就是最美的。”

      的確,愛與接納永遠是治愈疾病與苦難的良藥。

      (作者于靜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燒傷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于靜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