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環球熱訊:所有新生將必修!高校開新課教求生,畢業生也想回校學

      2023-05-16 14:45:58來源:中青報官微

      游泳時抽筋了怎么辦?

      同伴落水該不該去拉人?


      (資料圖片)

      該怎么幫助一個骨折的人?

      如何正確心肺復蘇術?

      如何使用AED(除顫儀)?

      地震時用什么姿勢保護自己?

      ......

      這些技能或知識你學過嗎?

      如今

      已有高校開設相關課程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求生技能體育課程

      已經開展了兩年

      起初為試點階段

      面向龍山書院和海洋科學學院

      2個學院的1000名學生開設

      兩年內

      每個學生都要上完所有課程:

      水上救生課

      應急救治課

      障礙逃生課

      戶外救援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校方了解到

      今年九月

      水上救生課和應急救治課

      將面向全體大一新生開展

      是必修課

      一起看看這些課程會教什么

      應急救治課

      該怎么幫助一個骨折的人?該如何搶救一個心臟驟停的人?

      應急救治這門課程的核心是教授學生掌握心肺復蘇術及AED(除顫儀)的使用,此外有一些簡單傷口、骨折之類的傷害的處理。

      參加了這門課程的學生蔡菁陽表示,她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應急救治的相應方法和醫療儀器的使用,“當拿到自己的心肺復蘇培訓證書的時候,感到這些天的辛苦都沒有白費,心里感到特別自豪?!?/p>

      “在考核的時候,我的AED忘記了插線”,蔡菁陽表示,隨后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場馬拉松比賽中發生的搶救失誤,“和我犯的錯一模一樣,就因為一點點小小的失誤失去了一個寶貴的生命,令人惋惜,直到現在插線這個動作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面?!?/p>

      水上救生課

      意外落水如何自救?游泳時抽筋了怎么辦?同伴落水該不該去拉人?

      這門課上,光學會游泳還不夠,如何在遇到危險時不慌亂,并能進行自救和救助別人,才是關鍵。在這門課上,老師會教學生如何憋氣一分鐘,如何在水中保持鎮定和平衡,即使是“旱鴨子”,也能在水中自救。

      “這門課讓我學會了如何正確地對溺水者進行施救。”賈原同學表示,自己在課程中既學會了如何在水中救人,又學會了溺水后的正確呼救以及一些救援器材的使用。

      障礙逃生課

      高空速降、負重越野、徒手救援......障礙逃生這門課程是集野外求生技巧、體能訓練、障礙穿越于一身的一門課程。

      你信任你的同伴嗎?在信任背摔這個項目里,學生將把自己的安全完全寄托在隊友身上,這考驗的不止是同伴之間的信任,還有戰勝恐懼的勇氣,以及團隊合作之間的默契。這在逃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學生吉永士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障礙逃生這門課程中,我了解了該如何更有效率地去自救,當身體某個部位受傷時,該如何讓自己逃生更迅速。老師還讓我們演示并幫助我們糾錯,這讓我記憶深刻?!?/p>

      戶外救援課

      課上,老師會先教授如何使用救援器械,之后再請同學們具體嘗試,做到學會且熟練使用裝備。本門課的授課老師們也都是“持證上崗”,學校還為此配備了專業的設備,讓課程更貼近實際情況。

      課程中,同學們會學習安全帶等裝備的正確使用方法,并試著從較高的地方模擬被困高山時安全下山的方式。三步并兩步,本來需要半分鐘的下降路程,在受過訓練的同學腳下,可能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時間。

      “上課時,我有一根繩子沒系好,老師走過來輕輕地按了一下,我一下子就失去了重心,老師在后面托住我才沒有摔倒?!?1級龍山書院的蔡菁陽在課上深刻掌握了每一種繩結的正確系法?!斑@門課對于安全鎖和安全繩的使用教學、安全鎖的朝向和設計都是老師精心設計后講解的,讓我們能夠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可以搭建整個保護系統,掌握更多高空救援知識。”蔡菁陽說。

      老師在課程中還會對某項技能訓練讓同學們進行發散性思考,例如沒有安全帶的時候可以用什么作為代替、有沒有什么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也可以用作救援裝置、沒有專業裝備是否能進行救援等等。

      網友為這樣實用的課程點贊,有學生希望能開放給全校學生,還有畢業生也想回校學習。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力友通訊員:林雯曾青青 張天悅 丁琦攝影:伏一凡 葉思陽 編輯:李麗)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