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買咖啡能在街邊停會兒車,城市需要松弛感

      2023-05-20 10:43:15來源:光明日報微信公號


      (資料圖片)

      買杯咖啡,市民能否在街邊短暫停會兒車?日前有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議,在非高峰時段、非主干道的沿街小馬路,如果能為車輛臨時停靠“開口子”,不僅能提高車位周轉率,也有助于增添街面的煙火氣,讓小店經濟更加活躍。

      “無處下腳”,或許是許多城市居民開車出行會遇到的難題。想在路過的小店買杯咖啡、吃個早餐,抑或是想送孩子上學、老人就醫等,人們臨時短暫停車的需求,往往會被城市干支道路上那些畫滿的禁停黃實線所淹沒。交通擁堵需要緩解,市民的停車需求也同樣不能被忽略,該如何做好秩序與包容之間的平衡?

      最近,承辦部門上海市公安局表示,交警部門視情在中心城區設置了臨時道路停車場278處,可停靠機動車約6100輛,為接送學生上下學車輛提供臨時停靠的便利。在中心城區施劃禁止停車線路段的公交車站,設置出租車上下客點3000處、出租車就餐點40余處、出租車限時長道路停車泊位12處,緩解出租車上下客難、司機就餐難和如廁難問題。

      城市生活的便利性恰恰需要在這些細節之處體現。賦予居民一小塊短暫停車的空間,讓人們能停下來短暫地休憩購物辦事情,遠比一條干凈整潔卻需要匆匆而過的馬路更能撫慰人心。

      這些解決居民需求的臨時停車位,某種程度上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松弛感。在黃實線與抓拍違章的攝像頭之外,有這樣一個空間,可以容納下那些徘徊與躊躇的城市情緒,讓人們愿意停下車走近豐富的街區,去感受街頭巷尾的文化。哪怕只是在路邊喝杯咖啡、看看風景,想必都是治愈的。在暢通與秩序之外,街區顯然還需要容納煙火氣與人氣,而這也是居民對一座城市的歸屬感所在。

      而簡單粗放“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遠遠滿足不了城市道路的多功能需求,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也不能只靠路邊禁停。我們樂見許多城市都在積極探索著“停車難”的破題方案。

      此前,為盤活有限的停車資源,南京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共享停車”試點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拿出20%的車位實現共享;宜昌全力推進“全市一個停車場”場景建設工作,用“智慧停車”的系統化思維實現精準“找車位”、無感支付、錯時開放、全城通停等功能,改善人們的出行體驗等。

      一個小小停車位的規劃與改變,其實也在某種程度上提升著居民作為個體在一座城市中的主體地位。衡量一座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優劣和幸福指數的高低,首先便是要看他們的衣食住行是否方便。只有人們的生活舒適度高了,一座城市才往往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基于此,城市管理者們還是應該要俯下身子,看到居民們在日常生活里的不便與需求,多琢磨該如何讓管理細化的同時也更加人性化。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