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園林博物館里藏著古人的清雅生活

      2023-05-26 07:00:52來源:中國青年報

      《長物·居園》展一角。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悅/攝

      一座博物館的本質是什么?

      意大利學者翁貝托·艾柯在《無限的清單》一書中,將盧浮宮的收藏比喻為列清單。他說,清單擁有“無所不包”的特性,人們可以通過清單建立呈現世界的形式。花瓶、盤子、女神像、風景畫,盧浮宮內駁雜萬物,是一個自成世界的小宇宙。


      (資料圖)

      近日,中國園林博物館迎來十周年紀念日。為慶祝十年發展,中國園林博物館向公眾開放了4項專題展覽:《長物·居園》《園影》《彩衣——中國女性民族服飾》《極境——走進青藏高原》,同時利用園林微小空間,創意推出5項園林小微展覽。新開幕的《長物·居園》主題展覽巧妙地將園林藝術典籍與數字技術結合。在這里,游覽者不僅可以看到館內的藏品,還可以通過LED屏幕了解書中關于古人園居生活美學的審美雅趣和崇古尚古的簡樸之風。5月19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溫暖一平方直播間探訪了園博館新近展覽。

      “來到這里,像是走進古人的生活,給人一種古色古香、淡雅的感覺。”正在參觀展覽的90后吳珊珊跟記者分享了她的觀展體驗。《長物·居園》展覽以我國古代園林藝術典籍——《長物志》中的園居生活美學為切入點。展覽共設有3個板塊,“尚用致物”“物我對儀”“物心如一”。根據板塊的不同,展覽陳設風格也隨之變化。在“物心如一”板塊,園博館將《長物志》中的內容印在白色條帶上,懸掛于展廳高處,方便游客直觀品鑒文中內容。

      “園立方·植物星球”即將開展。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悅/攝

      《長物志》由明代園林設計師文震亨撰寫,共12卷,是中國古代造園名著之一。其中,書名“長物”一詞,取“身外余物”之意。

      “展覽通過文人意象之美,表達了人們心中的理想生活,以及對清雅生活的追求。”中國園林博物館講解員司子業介紹,《長物·居園》主題展不僅展現出中國傳統審美意向對當今生活美學和審美范式的影響,還對園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特點進行了完美呈現。

      走出《長物·居園》展區,記者來到位于中國園林博物館大廳正中央的圓明園全景立雕模型前。據悉,該立雕模型為中國園林博物館館藏,按1:150的比例復原了這座有著“萬園之園”美稱的圓明園輝煌時期全貌。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展覽越來越多元、豐富,年輕人追著博物館“打卡”的現象愈發常見。從線下展陳到云端展廳,從文物“微課堂”到參與研學活動……文博事業的發展使參觀博物館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園林博物館也開設了園林美育、勞動、科學等多方面社教活動,如自然勞動營建、園林生態探訪、鑄牢華夏精神等研學課程,提升公眾對園林科學和文化藝術內涵的認知及了解。其中,“園林小講師”園林啟蒙教育活動即是向游客傳播中華優秀園林文化和精湛造園技藝的核心品牌之一。

      中國園林博物館的“園林小講師”活動自2015年舉辦第一期至今,共培訓了980余名“園林小講師”,總計2335人次小講師在園博館中進行志愿講解服務11754場。“小學員們在園博館不斷成長、蛻變,最終成長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小使者,向更多熱愛園林的朋友傳播園林文化。”司子業說。

      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既需要薪火相傳,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利用,更需要與時俱進、敢于創新,注重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向社會免費開放”,中國園林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了多項生態科普實踐和園居文化體驗活動。記者了解到,近期,園博館與中國青年報社聯合主辦的全新園林主題系列展覽以及自然科普展教主題空間“園立方·植物星球”也將正式開放。

      “園立方·植物星球”位于中國園林博物館一層公共區域,是結合周邊硅化木展區,打造的涉及上空、地面、垂直以及空間利用的整體主題展教空間,旨在通過小微科普互動裝置激發公眾興趣,講述“身邊的植物”自誕生起,到現今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園林植物在城市應用的科普故事。

      “園立方·植物星球”展覽分為3個部分。以植物演化的歷史大劇為主題,利用科普設施講述多姿多彩的植物;通過春秋多景觀特色的仿真植物模型和城市生態主題小微展示區,科普我們身邊的園林植物;通過市花市樹圖版展現獨具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觀、文化底蘊、精神風貌,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3個部分相結合打造新時代科教高地,增強博物館的科學價值和魅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以樂促學。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