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巴南教育又有大動作,聚焦三個維度促教育均衡發展

      2023-05-26 14:43:05來源:華龍網

      魚洞二小升旗儀式。

      2019年,巴南區成功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為加快城鄉教育融合發展,推動教育優質均衡提出了更高要求。

      5月25日上午,2023第四屆“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重慶教育行”走進重慶市巴南區,來自全國40余家主流網絡媒體記者實地探訪巴南教育,看它如何助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賦能城鄉融合一體化建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渝南田家炳中學拓展訓練活動。

      聚力辦學條件提檔升級,奠定優質均衡發展基礎

      近年來,巴南區教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從“統籌城鄉發展、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鄉融合發展”的發展脈絡引入,從“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目標”三個維度,努力辦好老百姓身邊的每一所學校,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同樣離不開“硬件”的支持。巴南區持續改善辦學條件、加快推進新校建設,為提升校園基礎設施配置水平,減少城鄉各校教育環境差距,提供物質保障。

      基礎設施建設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據了解,近年來,巴南區累計投入“改薄與能力提升”專項資金30374萬元,完成了多所學校的校舍與運動場建設、設施設備更新、教室燈光改造、食堂設施改造升級,還為學生配備了課桌凳、學生公寓床等設施,搭建完成了42套心理咨詢校級平臺,以及為63間音體美教室配置設備設施等。

      同時,巴南區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為區內多所學校搭建完成班班通互動系統與病毒防控系統,并配備班班通和心理咨詢辦公計算機、班班通一體機、學生機房、小規模學校信息化、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等,全面提升了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

      新校建設方面,巴南區累計投入資金22.7億元,建成生物城小學、渝匯小學、花溪二小、高職城小學、濱江一小、學堂灣學校、箭灘河小學等13所學校,提供學位2.25萬個,為巴南教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讓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持續提升。

      魚洞中學英式橄欖球。

      聚力優質資源擴充輻射,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巴南區用“名校+新校”“名校+潛質學校”“名校+農村中心校”的模式,開啟了集團化辦學的新征程,讓集團化辦學覆蓋城鄉各個區域,推進優質教育的快速發展。

      在集團辦學探索實踐中,巴南區創新管理、運行、保障三大機制,為集團化辦學增效助力,保駕護航。

      巴南將深化集團化辦學納入全區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點項目之一,建立責任體系,健全運行機制,成立工作專班,確保辦學成效。并出臺規范性文件4個,明確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工作思路、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支持力度、建立運行機制、完善保障機制、健全評價機制等方面全面保障集團化辦學持續健康發展。

      不僅如此,巴南建立教委、財政局、人力社保局等7個部門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在經費投入、干部職數、教師編制、人員交流保障集團化辦學高位推進。借力教育發展專家顧問團,定期深入各集團問診把脈,為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提供決策依據。

      辦學初期,巴南發揮領辦學校“孵化器”功能,通過施行“核心管理層+分校執行層”模式,向成員學校輸出管理模式和干部教師隊伍。發展中期,領辦學校從“微觀”管理過渡到“宏觀”引領,成員學校自主探索發展新路,形成有別于“母體學校”的個性特色。發展后期,依據集團化辦學成員學校成熟退出標準,剝離成熟學校,實現集團分校動態良性循環。

      隨著集團化辦學工作的不斷深入,巴南根據辦學情況,持續健全運行方式,因校制宜地形成了四種集團化辦學模式:緊密型辦學模式、領辦型辦學模式、聯盟型辦學模式以及融合型辦學模式。

      巴南還從資金、人才、考核、幫扶四個方面入手,分別建立工作經費保障機制、人才隊伍涵養機制、督導評估考核機制、幫扶成長退出機制,為集團化辦學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保障,不斷促進集團化辦學持續高質量發展。

      目前,全區共組建中小學教育集團9個,優質資源惠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8萬余人,覆蓋率達80.6%,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持續推動了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龍洲灣中學刺繡。

      聚力教師隊伍優化配置,提升教育教學軟實力

      教師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巴南區將深入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作為“區管校聘”教師管理改革的主要內容,并制定《干部教師互派頂崗支教實施辦法》,建立了校長教師交流的基本制度;出臺《巴南區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實施方案》,從編制、崗位、職稱、招聘、交流、配置、待遇、退出、權益等全方位完善“區管校聘”改革措施。

      為實現集團化辦學干部教師快速成長,巴南在教育集團內實行“多崗位輪崗”交流,由集團總校學校派出管理干部到成員學校輪崗指導,集團成員學校派出學科教師到總校跟崗培養。同時通過學區制管理推動校際師資融合互補;實施教育專家團隊結對幫扶農村學校計劃,發揮名師作用助力農村學校優質發展;還設置崗位調整帶動干部教師動態交流,實現校長教師、普通中小學兩個“全覆蓋”。

      通過政策監督,讓職稱評審在同等條件下向農村學校教師傾斜,巴南建立了交流經歷與職稱申報掛鉤制度,明確審評細則,完善配套政策,不斷促進形成“動態交流”新常態。

      校長教師交流極大地解決了城鄉校際間教師年齡結構、學科結構、素質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促進了師資合理配置,激活了教師活力,提升了整體素質,縮小了城鄉校際辦學水平的差距,有力推動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