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短視頻如何賦能青少年發展?業內呼吁制定統一標準

      2023-05-27 13:46:54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李想)5月26日,中國青年報社舉辦“探索短視頻助力青少年發展研討會”。業內專家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日前發布的《短視頻與青少年發展研究報告》(簡稱報告)進行解讀。

      《報告》提出,造成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包括心理壓力大、社交關系匱乏、幸福感缺失、學校教育不夠完善等。但《報告》同時提出,短視頻作為青少年獲取新知的工具,為青少年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支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新聞與傳播研究》雜志責任編輯韓博舉例說,一些國潮短視頻符合青少年審美偏好,比如“云逛博物館”系列就拓展了知識面,青少年用短視頻記錄美好生活,提升了他們審美取向。以抖音為例,“奇聞知識”“強身健體”等內容占比比較高,幫助青少年健康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梅從政/攝

      各大短視頻平臺在2019年推出了“青少年模式”。經過五年的發展,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青少年模式”對使用時長、使用時段、使用功能進行了嚴格限制,對預防青少年短視頻沉迷發揮了作用。然而,在青少年模式下,一些短視頻平臺的內容供給比較單一,防沉迷標準不統一。

      韓博說,青少年每隔一兩歲,就會有一個代溝,不同年齡的學生,認知程度和關注點不一樣。不同短視頻平臺設置的防沉迷標準不同,堅持社會責任感還是留住用戶,讓很多平臺陷入兩難。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梅從政/攝

      “青少年模式確實需要進一步完善,希望行業組織、行業聯盟牽頭制定統一的標準。不僅要細分年齡層,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創優質內容,加強優質內容供給,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最大限度賦能青少年的成長和生活。”韓博說,如果把短板補齊,相信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會愿意使用青少年模式,找到共同的話題。

      韓博還提出,短視頻平臺防沉迷,需要家庭引導、學校教育、社會協調、自我規范,不僅要培養青少年網絡平臺自律意識,還要增強家庭引導,加強學校教育,健全社會層面協同監管機制。“比起保護或者禁止,我們更需要責任和擔當。”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