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 10:01:27來源:新民晚報
日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厲曙光在復旦帶來以《“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其防制建議》為題的學術報告。
塑料中的 “塑化劑”已污染空氣、水、食品等環境,并由此暴露于人群而對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厲曙光介紹了食品中“塑化劑”的污染情況,細胞和動物的毒理學實驗,對相關人群的暴露現狀以及相關的防制建議等,將他對“塑化劑”24年的研究結果作了總結匯報。
塑化劑是什么?“它的學名是‘酞酸酯類增塑劑’,”厲曙光介紹,“在2011年臺灣‘塑化劑’食品安全事件后進入公眾視野,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資料圖】
作為生產量大、應用面廣的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塑化劑是一類重要的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DCs),主要用作塑料的增塑劑和軟化劑,也可用作農藥載體,驅蟲劑、化妝品、香味品、潤滑劑和去泡劑的生產原料。
早在24年前,厲曙光便敏銳地觀察到生活中塑化劑“無處不在”的蹤跡,帶領課題組開展深入研究。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塑化劑在食品包裝、個人護理及醫療用品3個方面的影響,用大量的實驗和精確的數據,讓塑化劑“無處遁形”。
糖糕、油煎包、香腸、奶茶、關東煮,這些美食日常可見。但如果用塑料袋包裝,塑料袋中的塑化劑產生“遷移污染”,食品中的塑化劑含量就會成倍增長,尤其是熱和油脂食品。厲曙光課題組也從礦泉水、果汁飲料、茶飲料等塑料包裝的飲品中,發現了塑化劑陽性較高的檢出率。
化妝水、香水、指甲油等化妝品中的塑化劑含量,同樣不容小覷。另外,厲曙光2006年對420名大學生血清中塑化劑含量的研究結果顯示,女性體內塑化劑含量是男性的近6倍。化妝品中的塑化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罪魁禍首”。
臨床上使用的醫療用品也可能成為塑化劑污染的“元兇”。根據厲曙光的研究,維持性血透患者血清中的塑化劑含量明顯高于普通人。這是因為透析過程中,輸液管的塑化劑遷移到了人體血液當中。
“我們學醫,做研究,目的是闡明某一事物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假如有的話,怎么降低它的危害。要用研究來保護人群,這是我們的責任。”厲曙光道出了24年深入研究“塑化劑”的初心。
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數據,厲曙光向同學們展示了塑化劑對生殖機能與發育的影響。此外,厲曙光也提到,較大劑量的塑化劑對動物有致畸和致突變的作用,并且某些種類的塑化劑對動物有致癌作用。
目前,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尚無法治療,仍可從控制、防制和限制入手。厲曙光提出了幾點防制建議:加強科普工作,宣傳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增強大眾保護易感人群的意識;抓好管控工作,嚴格監管食品包裝材料中的塑化劑遷移,管控塑化劑人群暴露的三條途徑(食品、化妝品、醫療用品);做好研究工作,開發新型食品包裝材料,研究更安全的塑化劑替代品。
責任編輯:標簽:
日前,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厲曙光在復旦帶來以《“塑化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其防制...
失聯男孩的照片圖源:受訪者普寧市里湖鎮人民政府情況發布通報稱,2023年4月中旬,潘某隆、詹某豪等6名少年
6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菲律賓正式生效,標志著RCEP對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針對媒
近年來,近視在低齡群體中多發,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52 7%,防控近視刻不容緩。有哪些科學的防
王政工作照以及他在村里的設計作品。受訪者供圖如果把6 04平方公里的小楊村版圖比作電子游戲里的地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