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15:59:17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6月6日)6點18分,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芒種”。
歷書記載,“五月芒種為節者”,是因為這時“可以種有芒之谷,故以芒種為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此時,正是北方收麥與南方種稻的時候,因此“芒種”也可解釋為“有芒的麥子搶收,有芒的稻子快種”。
到敦煌研究院、故宮博物院等文博單位,看看“芒種”在哪些文物里,留下了亙古彌新的文化印記。
文物里的二十四節氣·芒種·在北忙收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在和大自然的相處中,人們學會順應天時、規劃秩序。
芒種時節,梅黃麥熟,大江南北皆為收獲與耕作的熱鬧景象。
敦煌諺語說:“風中揚谷,秕者登先”。北方忙麥收,糧食在經過捶打晾曬之后,還要就著夏日熱氣頂風揚谷,去虛華,存飽滿,為倉廩實勞作,為“家家麥飯美”辛勤。文獻記載,唐代天寶年間,河西地區收購的糧食多達三十七萬一千余石,約占當時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而敦煌就是河西主要的一處產糧區。
文物里的二十四節氣·芒種·在南忙種
芒種,意味著仲夏正式開始,帶來青梅初熟,也帶來秋糧播種的最佳時間,于是就有了“梅雨稻田新”一說。
宋代詩人陸游寫道:“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因此,芒種,又被稱為“忙著種”。雖說收種兩頭忙,但芒種這一節氣名稱,更側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們,勿過天時,抓緊播種,以成豐年。
文物里的二十四節氣·芒種·忙惜時
文獻記載,從漢朝起,小麥逐漸在敦煌扎根,到了唐代水稻也在這里落戶。
石窟畫匠用“異地同圖”的方法,將播種與收獲放在同一幅壁畫里,頗有意趣?;蛟S,在用先賢的智慧提點后人,無論夏收,還是夏播,都要搶時間、占先機。
諺語說“小滿趕天,芒種趕刻”,更具“時機”意味的芒種,也提醒著今天的人們:趁天長,及良時,努力請從今日始。
(數據來源:敦煌研究院、央宇宙文物傳播平臺)
(總臺央視記者 張立雷)
責任編輯:標簽:
今天(6月6日)6點18分,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芒種”。歷
2023年全國高考明日開考,1291萬考生將奔赴考場。針對不同考生群體需求
據廣東省公安廳官網消息,近日,廣州天河的陳先生(化名)遭遇了“冒充
本期債券簡稱“23越秀集團SCP002”,代碼012380136,發行總額20億元,
近日,多所高校官網通知,2023年高考期間高校學生不得請假離校,堅決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