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青平:讓我們的社會多一些“智慧管理”

      2023-06-11 15:47:34來源:中青在線


      (相關資料圖)

      一個小細節為高考家長舒緩了緊張的神經。6月7日高考首日,四川綿陽一考點外,為維護考點秩序,緩解等候考生家長的緊張情緒,綿陽的執勤交警機智喊話:“985的家長們,請站到線上去,都上線!”聽到這話家長們不禁會心地笑了,開開心心地回到了規定位置。這樣幽默、善解人意的勸導不僅僅為家長們討了個“口頭彩”,也達到了維護秩序的目的,還讓人感覺心中一暖。

      還有一件事也讓人感受到了“智慧管理”的魅力。有新聞報道,在“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海各景點游客人數持續攀升,為保證游客安全,在通往外灘地區的主要路段南京路步行街上,武警戰士邁著整齊的步伐,組成“拉鏈式人墻”,引導游客有序過通過十字路口,這種“活動閘門”的靈活性十分強,能夠及時應對突發狀況,又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避免踩踏事故的發生,為游客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可以說,為了解決問題,管理者真是動了一番腦筋。高明之處在于,能夠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對方的需求和難處,運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問題,既善解人意,又讓對方善解己意,通過有效溝通,愉快地解決問題。這樣的管理方式效率最高,最省力氣,也最得人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智慧管理”也是“人性化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依法行政,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但嚴格并不等于野蠻粗暴。其次需要執法者更有“人情味”,在執法過程中更細心、更有耐心,運用自己以往管理工作中的經驗,根據事情的實際情況來巧妙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福建省南靖縣質監局在查處該縣一肥料門市經銷不合格復合肥料事件中,執法人員針對當事人不理解甚至抵觸心理的狀況,根據已掌握的違法事實,以民主平等、公開透明方式,充分運用思想工作方法和技巧,耐心地向當事人說透法理、講明事理、說通情理,從而及時消除了其抵觸情緒。最后,案件順利結束,當事人也對執法人員的“人性化執法”稱贊不已。成都交警對路邊違停的機動車車主發短信提醒,督促其在10分鐘內通過“蓉e行”完成申報,及時主動糾正違法行為,違停消除后,對該筆違法將不予處罰。幾分鐘的違停得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罰單,措施一經面世,受到廣大車主稱贊。這些都是“智慧管理”的具體體現。

      反觀一些因管理方式不當而發生沖突的事件,其產生的效果與“智慧管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城管暴力執法將商販西瓜砸爛;70多歲賣甘蔗老人遭城管圍搶;城管辱罵并連扇貨車司機耳光,有的甚至由于管理者激化矛盾造成流血事件……在管理過程中,有些管理者把可以本來通過勸導就能解決的小事件,硬是搞得烏煙瘴氣,導致矛盾不可調和。本來是正當的管理,偏偏以面目可憎的形象出現,偏偏采用最愚蠢的方式解決,這樣的管理只能會喪失人心,令人反感,甚至引發沖突,給黨和政府形象抹黑的同時,也是對國家賦予的權力的濫用。“生冷硬橫”的管理方式簡單、粗暴,非但沒維護好社會秩序,反而破壞了秩序。

      良好的社會秩序是社會煥發活力的前提和保障,不僅需要人們自覺遵守,更需要管理者有智慧、有善意,達到管理的目的,收獲管理的最佳效果。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