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青平:網絡診療亂象叢生,健康紅線不容觸碰

      2023-06-11 15:44:32來源:中青在線


      (相關資料圖)

      網絡診療服務的逐漸普及,在給民眾帶來看病便利的同時,醫生誤診、先藥后方、AI開處方藥、泄露患者個人信息等問題頻發,甚至還出現了冒用醫生身份為問診者提供健康咨詢,進而宣傳保健品的詐騙現象。這些問題,不僅阻礙了互聯網+醫療服務業的持續發展,更觸碰了大眾生命健康這條紅線。

      6月7日,《法治日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互聯網健康咨詢問診服務存在部分回復內容過于隨意、回復內容包含虛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提供健康咨詢、打著“健康科普”的名義進行廣告宣傳等現象。在今年5月5日,央視就曝光了一起網絡診療騙局。北京某三甲醫院的李醫生通過患者發現,某網絡診療平臺冒用他的名義進行健康咨詢,甚至宣傳保健品。隨后,李醫生聯合其他4位被冒用名義的醫生一起將該平臺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李醫生的這起案件并非孤例,近期,北京互聯網法院新增了多起健康咨詢服務平臺的網絡侵權責任糾紛案。

      患者之所以選擇網絡診療,看上的就是便利和專業,足不出戶便可快速地獲得由專業的醫生在線進行病情解答,省去了路費和排隊的麻煩。可醫生回復敷衍、開藥不對癥、收費價格混亂等等問題,使患者付費后得不到相應理想的服務,還需再花費時間和金錢轉移到線下醫院就診,浪費大量的金錢和精力。當民眾遇到這些問題,會對整個網絡醫療產生懷疑和不信任。

      在網絡診療行為中,網絡健康咨詢是最為混亂的一角。國家衛健委明確規定,從事網絡診療的機構和醫生都要滿足特定要求,可以從事常見病和慢性病的復診,可以開具診療方案。而網絡健康咨詢屬于社會服務,除了不能出具具體的診療方案外,并沒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邊界模糊,缺乏明確的規定,導致網絡健康咨詢不斷越界,隨意開具診療方案和處方藥,使患者輕則損失財產,重則延誤病情,讓本就“不太平”的網絡診療服務業“亂上加亂”。

      雖然網絡診療行業一系列亂象背后有部分民眾圖方便、怕麻煩和“病急亂投醫”的原因存在,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現階段對該行業的規范和監管存在一定的缺失和缺位。沒有明確的規范,民眾就無法辨別相關平臺可以進行哪些服務、不可以從事哪些行為,也就無法進行有效監督。

      網絡診療作為醫療服務業的重要補充,極大地提升了醫療服務的快捷性。但作為新興行業,要促進網絡診療的健康發展,相關部門要更進一步規范網絡診療行業以及其所包含的一系列健康咨詢服務,避免冒名頂替、渾水摸魚的行為出現。另外,民眾也需擦亮眼睛,避免掉進陷阱。

      網絡診療是與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捆綁在一起的關鍵領域,容不得唯利是圖的不法分子瘋狂吸金。網絡診療服務行業方興未艾,亟需完善制度,嚴格加強監管。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