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1 17:40:41來源: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號
第一次見針線活這么好的男孩子
(資料圖片)
近日,95后布依族男孩
“哩尢”的故事火了
“哩尢”為布依語諧音
是“舒服、自在”的意思
男生名叫王良洪
來自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他
是抖音上的一名“繡花郎”
作為一名布依族人
蠟染和刺繡是他
從小就耳濡目染的非遺手藝
“普通布衣族人都會做
就像做飯刷碗一樣日常”
雖然哩尢為了補貼家用學過刺繡
但現實是,“布依族或者說
整個社會沒有男性做刺繡
所以我害怕被人議論是非”
一直到貴陽上大學
哩尢才逐漸意識到
人生是自由的、多元化的
沒有必要在意別人而放棄愛好
與此同時,他發現
同齡人都去了沿海地區打工
會蠟染刺繡的布依族人少了很多
大學畢業后
哩尢在貴陽做室內設計師
還在貴州民族大學兼職
教一門《貴州民族民間工藝》的必修課
這門課很有意義
但哩尢越講越覺得像紙上談兵
“學生們只要知道
這個圖案是什么民族的
他并不需要運用
所以這不是扎實的傳承”
2021年5月,他開了抖音賬號
復雜精巧的蠟染、
細膩明艷的布依族刺繡
兩年時間
哩尢便吸引了近四萬粉絲
去年十月,他也開始在直播間教刺繡
只要開播
就有將近20個鐵桿粉絲跟他學
其中有一個貴陽大專院校的老師
在學校開特色課
現在每天晚上來打卡
白天再將新技法教給學生
“我在直播間的講解
比以前在講臺上更有趣、更直觀
加上刷到我的人
也都是真正感興趣的人
所以這樣的傳播更輕松,事半功倍”
在哩尢看來
這樣的非遺傳承與傳播
遠比單一呈現物品要豐富很多
“我繡太陽花,會告訴大家
這是布依族傳統
繡眼睛所見,繡心中所想
心里有光明,花才會盛開
只有交出了這樣的誠意
布依族刺繡的
文化內涵才會被更多人看見”
事實上
還有很多和哩尢一樣的95后、00后
借助短視頻傳承和傳播非遺
布依族刺繡、廈門漆線雕、
開封汴繡、絳州鼓樂……
原先“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非遺手工藝
逐漸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一項最新報告顯示
過去一年,光抖音平均
每天就有1.9萬場非遺直播
更令人振奮的是
越來越多年輕人
參與到了非遺傳承和傳播的隊伍中
數據顯示
平臺上,有116位30歲以下的年輕人
是經認證過的非遺傳承人
一群有熱情、有策略、
懂生活、懂傳播的年輕人
以短視頻和直播為橋梁
使古老傳統與現代生活
重新連結在了一起
在他們的努力下
非遺傳承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
而成了散落
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
一切活泛、親切,易于實現
歷久彌新,光彩迷人!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陳垠杉)
責任編輯:標簽:
第一次見針線活這么好的男孩子近日,95后布依族男孩“哩尢”的故事火了
近日浙江衢州市公安局智造新城分局城東派出所接到轄區一家炸雞店老板張
在“國企領導牽手門”影響下,多個熱門街拍區就拍攝行為做出新一輪回應
2023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考生即將面臨志愿填報。平行志愿、順序志愿到
中新網6月11日電(中新財經彭婧如)“自從用19 9元開出正價50多元的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