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觀天下!“Z世代”的非遺傳承之路:在轉型升級中助力夏布“出海”

      2023-04-16 21:02:17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重慶4月16日電 題:“Z世代”的非遺傳承之路:在轉型升級中助力夏布“出海”

      作者 張旭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夏布行業,走出一條與祖輩相通而又不同的道路。”1995年出生的黃維唯16日在重慶告訴中新社記者,在眾多傳承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助力下,榮昌夏布相關產業更加紅火。


      (資料圖)

      以苧麻為材料,經手工工藝編織而成的麻布,常用于夏季衣著,涼爽適人,因此又稱夏布。夏布織造技藝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慶榮昌被譽為“中國夏布之鄉”。

      圖為黃維唯。(黃維唯供圖)

      “與夏布結緣,既是偶然,也是必然。”黃維唯介紹說,2018年,她從護士崗位轉行,將目光對準了“榮昌傳統四寶”,在折扇、陶器、夏布、榮昌豬中,選擇了榮昌夏布。

      “我出身陶器世家,但俗話說‘男耕女織’,對紡織業有天然親近,最后選擇了不那么熟悉的夏布行業。”黃維唯表示,彼時,她正在尋找人生意義,愿景是“盡快在夏布行業留下自己的名字”。

      夏布挺括透氣,又能抑菌防霉,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高級布料。榮昌夏布產業基礎好,重慶市榮昌區商務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早在2018年,該區已形成年產夏布70萬匹的生產能力,產品種類達20多個,直接或間接從業人員有5萬余人。

      圖為“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參訪團嘉賓正在觀賞夏布制作的服飾。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韓國客商南恩鎬告訴記者,韓國人出生、成人禮、婚禮、節慶、逝去等重要時刻,都會穿夏布制成的衣服,“可以說,夏布伴隨了我們的一生”。夏布是日韓等國民眾披麻戴孝用的慣用布料。

      榮昌區商務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榮昌夏布2017年至2019年出口值穩定在1億美元左右。“夏布行業繁榮的背后,也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黃維唯說,此前榮昌夏布出口量雖不小,但以生布為主,產品結構較單一,附加值小。

      圖為南恩鎬(右一男性)正在給“行走中國·202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川渝行”參訪團嘉賓介紹夏布產品。中新社記者 張旭  攝

      為解決這一難題,黃維唯與行業人士合作,進行了很多努力。通過對漂染、脫膠軟化等技術的改良,各種更加優質的夏布床上用品、家居飾品、旅游品、服裝等產品被開發出來。夏布的枕頭、搓澡巾、折扇、香囊、手提包、燈飾……這些琳瑯滿目的產品,既豐富了夏布的存在形式,又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

      入行五年來,黃維唯不僅實現了從對榮昌夏布“知之甚少”到重慶市榮昌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認定的“榮昌夏布代表性傳承人”的轉變,也深切地感受了榮昌夏布行業的新變化。

      “喜歡夏布的人越來越多。”黃維唯說,現如今,她常常接到來自全國各地年輕人的咨詢,包括服裝設計師、大學生等,也通過展會等渠道,認識了更多夏布的愛好者,這些愛好者有各國駐華使館工作人員、文化交流者等。因此,黃維唯對夏布的發展信心越來越足。

      與高校展開“校企合作”,打造夏布元素的茶館,組織夏布主題的研學活動,與各行各業的小伙伴一起探討“融合之道”……作為“Z世代”,黃維唯對榮昌夏布的發展有自己的見解和做法。“一切正變得越來越好,我要做的,就是在不斷實踐中進步。”黃維唯說,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完)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