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每日熱門:直面銀行“周期性”,專家聚焦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

      2023-04-18 13:53:25來源:中國新聞網

      銀行業轉型與中國金融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主辦方供圖


      (資料圖)

      中新網4月18日電 題:直面銀行“周期性”,專家聚焦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

      硅谷銀行破產后,全球對金融風險的避險情緒漸濃。作為傳統意義上典型的順周期行業,商業銀行在轉型中如何降低順經濟周期的特性,從而在把控風險的基礎上提高銀行經營的質量?

      近日,浙商銀行聯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在北京舉辦銀行業轉型與中國金融現代化學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旨在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為商業銀行在全球金融風險背景下實現穩健經營,提升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配比,助力中國式金融現代化出謀劃策。

      專家建言“穿越周期”

      跨越經濟周期是銀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當前硅谷銀行、瑞信銀行、德意志銀行相繼暴雷,“穩定”被全球金融體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壘好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壓艙石”是浙商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張榮森基于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轉型經驗總結提煉出的有效經營策略。浙商銀行通過對42家上市銀行經營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銀行的經營績效顯著地與弱周期行業資產、中間業務收入、零售貸款占比相關。壘好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的“壓艙石”,能帶來了更強的抗周期能力。

      專家們認為,浙商銀行提出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理論和策略恰逢其時。“好的時候不追求最好,差的時候不至于太差”。這一經營策略既與國際環境、監管部門的要求不謀而合,又具備極大的可行性與可持續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指出,近期硅谷銀行風險事件是對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一次大沖擊,中國在其中應當有大機會。“我注意到,中國的金融業正全面復歸銀行,大量資金回流銀行。如何在審慎的銀行體系架構中,實現金融支持創新的功能,走出這條路,就是有中國現代化特色的金融發展思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金融業需要在維持金融穩定和獲得經營收益之間求得平衡。但在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一些脆弱性比較大的機構或經濟,它們很容易在經濟與金融周期發生轉變的時候受到較大的沖擊,這就是所謂的“在險穩定”。平常應該通過監管與經營努力,盡可能地降低機構與經濟的脆弱性,增強穩定性。構建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可以有效地降低“在險穩定”,對于提高單個銀行的在險價值和保持整個銀行體系的在險穩定具有關鍵作用。

      提高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配比

      “經濟周期往上時,銀行不錯,但不至于過快地上升;經濟周期往下時,雖然會受到影響,但依然很平穩,總體來看,就是經風險調整后在險價值比較高的。中國的金融體系以銀行為主導,實現中國式金融現代化,其基礎條件就是銀行業順利轉型,而構建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是銀行業轉型的關鍵。”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分析。

      從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看,周期弱敏感資產的選擇尤為重要。“企業、家庭、平臺部門的信貸需求都在收縮”,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認為,“面對挑戰,銀行越早轉型、越主動越好。經濟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的過程中,銀行服務主要對象也應從地產、政府平臺向零售、財富管理轉型升級。”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表示,浙商銀行的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策略非常具有普適性意義。特別是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不僅僅是弱周期行業資產,還包括零售和中間業務,也是未來體現銀行綜合化競爭的特點。

      均衡配置各類資產,提高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配比,是銀行業未來行穩致遠的發展策略之一。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擴大中間業務收入有助于降低商業銀行的風險集中度,降低銀行的經營風險。采取小額分散資產配置以及在弱經濟周期行業配置資產的方式,有助于分散風險,保證銀行經營的穩定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中國銀行業的市場結構變化已趨近拐點,行業集中度持續下降的趨勢可能會出現根本性變化。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行業集中度企穩且小幅回升、行業機構數量適度減少、競爭環境趨于規范和適度,將成為行業演進中的主要特征。在這個過程中,商業銀行應摒棄粗放發展模式,以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作為壓艙石,適當配置趨勢向上的行業和企業,提升發展的穩健性和質量,是未來銀行轉型發展的基本思路。

      浙商銀行副行長、首席財務官景峰表示,銀行資金來源的屬性決定了資金的偏好屬性,面對經營環境的深刻變化,浙商銀行希望用合理的波動平滑周期對業績的影響;實現資本更節約、資產質量更可控、價值創造更可持續,以期實現穿越周期的穩健經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