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紀念“五四”的女兒 廬隱125周年誕辰作品品讀會在穗舉行-當前熱議

      2023-05-07 20:00:37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資料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舒家奎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近日,“五四”的女兒——紀念廬隱誕辰125周年作品品讀會在廣州市珠江公園灣區書屋舉行。活動邀請了廬隱后人及多位粵閩作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誦讀鑒賞廬隱的代表作品,走進廬隱幽深而熱烈的內心世界,感受“五四”時期新女性的覺醒與成長。

      紀念廬隱誕辰125周年作品品讀會活動現場。舒家奎/攝

      廬隱,原名黃淑儀,1898年5月4日生于福建,“廬隱”之名,有“隱去廬山真面目”之意。廬隱是“五四運動”時期著名的女作家,她與冰心、林徽因同稱“福州三大才女”,茅盾稱其為“五四的產兒”“覺醒了的女性”,主要作品有《海濱故人》《靈海潮汐》《火焰》等。

      “我和家人一直深深受外婆的才情、氣魄、精神所影響。”廬隱外孫王若實介紹,在廬隱去世后,文壇泰斗茅盾專門寫了一篇《廬隱論》,稱她為“五四的產兒”“覺醒了的女性”,其中還有一句話寫道:“五四”時期的女作家,能夠注目于革命和社會題材的,不能不推廬隱為第一人。

      現場,作家林宋瑜展示了自己1985年購買的《廬隱選集》,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她在學生時期的讀書筆記:“這篇小說表達了五四時期新青年懷有理想而又破滅的苦悶情緒,在當時屬于相當大膽的創作。”林宋瑜說,在80年代自己還是年輕人的時候,廬隱深深地影響了她,而至今廬隱仍舊在影響更多的年輕人。

      陳初越朗誦廬隱作品片段并分享閱讀感悟。主辦方供圖

      當天,來自廬隱家鄉福州的詩人、廣東人文學會常務理事陳初越創作了一首《癸卯暮春廣州灣區書屋廬隱作品分享會有詠》:敢信女兒能掣鯨,且從五四看歸程。一段春愁重誦起,珠江閩水共奇情。在他看來,“福州三大才女”之中,如果冰心留給世人的印象是“永遠的母親”,林徽因留下的印象是“永遠的少女”,那么廬隱則是人們心中“永遠的青春”。

      福建省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曾念長認為,廬隱的作品呼吁了那個時代特有的命題,呈現了知識女性關于教育、戀愛、婚姻等話題的迷茫和痛苦。《福建文學》編輯陳美者評價稱:“廬隱一生多苦難,但她不斷抗爭,活得很有力量。”她從關注自我到有強烈的家國情懷,背后成因正是其奮斗精神暗合了“五四”的進步思潮。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