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8 09:53:45來源:楚天都市報
從劉女士小腿上取出的蜱蟲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周珊 劉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隨著天氣越來越好,很多人選擇去戶外游玩、踏青。藍天綠草,心情大好,總忍不住和大自然親近一番,正迎來活躍期的“蜱蟲”也沖上了熱搜。極目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近期武漢多家醫院接診的被蜱蟲叮咬的患者明顯增多。
5月7日,武漢專家提醒,蜱蟲叮咬,重在預防。若發現蜱蟲已鉆咬入皮膚,千萬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損傷皮膚或造成殘肢遺留繼發感染。
戶外踏青
女子皮膚處驚現“黑痣”
五一假期里,家住黃陂的劉女士(化姓)和家人一起去戶外踏青,沒想到回家后的第三天,她發現左腿小腿處有個黑點,像顆“黑痣”。再一細看,“黑痣”有腳還會動,察覺到情況不對,她趕緊來到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就診。接診醫生楊陽發現,劉女士的患處凸起明顯,周圍皮膚輕微紅腫,判斷“黑痣”樣突起是蜱蟲叮咬所致。由于蜱蟲叮咬程度較深,楊陽將蟲子“麻倒”后,將其完整取出。
無獨有偶,三年內兩度被蜱蟲“盯上”,也讓56歲的鄭先生(化姓)很煩心。近日,鄭先生去戶外郊游后,由于擔心被蜱蟲上身,他當日回家便進行了沐浴清洗,并每日細致觀察皮膚。沒想到過了幾天,他發現右腹部有一“黑痣”樣凸起,觸碰下還似有異動感,于是他趕緊來到長江航運總醫院皮膚科門診就醫。在簡單說明原因后,接診醫師湛世萍一眼便認出了鄭先生,原來,他三年前就因被蜱蟲叮咬來過該門診就醫。
經過細心查體和皮膚鏡檢查,湛世萍證實“黑痣”樣凸起正是蜱蟲的黑色尾部。該院皮膚科醫護團隊精細操作,先將蟲體麻醉,再用鑷子精準夾住蟲尾輕輕拉出,確保無殘留后將傷口徹底消毒。看見蜱蟲活體被完整取出,鄭先生如釋重負。
醫生提醒
被咬傷后別生拉硬拽
記者從武漢市第六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等多家醫院采訪了解到,近日,皮膚科接診的被蜱蟲咬傷患者明顯增多。湛世萍介紹,一般情況下,科室在春夏季接診的被蜱蟲叮咬的患者都會明顯增加,近段時間科室每天都可接診1至2名被蜱蟲叮咬的患者,高峰時一天接診了5名此類患者。
長江航運總醫院皮膚科醫生湛世萍介紹,蜱蟲是一種體外寄生蟲,吸血時會將口器牢牢固定在宿主皮膚上,因體型微小,又與痣、疣等皮膚組織相似,因此通常能長時間隱蔽在宿主體內“偷取”血液而不被察覺。可怕的是,在吸血的過程中,很容易傳播各種病原微生物,例如布尼亞病毒,從而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產生發熱、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害等一系列嚴重后果。
武漢市第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生楊陽指出,蜱蟲咬傷易致病,但叮咬后不當處置方式則會令病情雪上加霜。此時,千萬不要立刻打死蟲子,或用手強行拔除,這樣會刺激蜱頭鉆進皮膚深處,使得其倒鉤嵌入皮膚,反而越拉越緊;或刺激蟲子分泌大量唾液、釋放更多病原體,造成皮膚撕傷、口器折斷遺留于皮膚內,繼發或增加感染患病風險。將蜱蟲成功取出后仍要注意觀察其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又到蜱蟲活躍期,湛世萍提醒,市民應提防被蜱蟲咬傷。日常生活中應注重家中的衛生死角,常清洗晾曬,防止寄生物滋生。進入林區或野外活動、工作時,尤其要加強防護,著長袖衣衫,并扎緊腰帶、袖口、褲腿,頸部系上毛巾,避免肢體暴露。她特別指出,有野外活動史或疑似蜱蟲叮咬史者,一旦出現發熱、局部紅腫、異物凸起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應盡早就醫,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責任編輯:標簽:
接診醫生楊陽發現,劉女士的患處凸起明顯,周圍皮膚輕微紅腫,判斷“黑痣”樣突起是蜱蟲叮咬所致。武漢...
當地時間5月4日,蘋果公司發布2023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公司季度營收948 4億美元,同比下降2 5%;凈利潤
其中,河南以5518萬人次位列旅游人數榜首,浙江以369 7億元位列旅游收入榜首,北京以1474 4元位列人均消費
今年以來,北京、上海、蘭州等城市也在探索外擺經營的相關政策。盤和林表示,設置路邊攤要和城市規劃配合起
5月5日臨睡前,我隨手拿起手機,想刷刷微博看看有什么新鮮事。一條字數不少、看起來還有些拗口的熱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