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看視頻免罰款 “以學代罰”增進執法認同

      2023-05-10 06:56:55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資料圖)

      5月6日,鄭州市民王先生在處理違停交通違法時,發現“觀看30秒視頻可免除罰款”。在“交管12123”手機App上一番操作后,王先生的交通違法順利處理完畢:罰款0元,記0分。“違停被貼條,第一次碰見‘視頻教育’代替罰款,這很人性化。”(極目新聞5月8日)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記分管理辦法》,公安交管部門對駕駛人違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可以給予記分、罰款、扣留車輛等處罰。對累積記分達到規定分值的駕駛人,扣留駕駛證,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教育,重新考試,考試合格的,發還駕駛證。

      交通違法要罰款扣分,有車一族生怕自己被記滿12分。部分駕駛人因粗心大意、不熟悉路況等原因被罰款記分。對此,部分地區推出對輕微交通違法“首違不罰”“以學代罰”的規定,緩解了駕駛人的焦慮情緒,可謂便民利民的有益舉措。

      這樣的舉措是否具有法律依據?答案是肯定的。通常說的“法無授權不可為”主要指未經法律授權,執法部門不得擅自增加當事人的負擔或法律義務。“觀看30秒視頻可免除罰款”不僅未增加當事人負擔,相反減輕了當事人負擔。而且,這并非強制當事人必須觀看視頻,只是為其提供一種減免處罰的途徑,供其自由選擇。

      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本來就是行政處罰應遵循的原則。行政處罰法明確規定,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通過參加學習、公益活動來減免處罰的做法,是對該規定的生動實踐。

      行政處罰法還規定,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應當對當事人進行教育。對輕微交通違法“以學代罰”并非放縱違法者。這既擠壓了“消分黃牛”的活動空間,也增進了當事人對執法的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五一假期”期間,多地均推行了外地車輛輕微交通違法不予處罰的舉措。這既不屬于超越法律的濫用權力,也符合人之常情。要知道,人流量、車流量較大的假期,外地車輛極易因不熟悉路況而違法,要是一律嚴肅處罰,未免有些苛刻。

      當然,也有人擔憂違法者會借此逃避處罰。其實,各地推出“首違不罰”“以學代罰”時,基本上都有附加條件,如要求該違法行為發生之前半年內,車輛和駕駛人均無交通違法記錄且以往交通違法已處理的,且僅限于輕微違法。這無疑有助于打消部分違法者的僥幸心理,也讓真正的本分守法者享有“柔性執法”待遇,不必擔憂偶爾的輕微違法帶來罰單。

      史洪舉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