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當好“大壩衛士”

      2023-05-11 06:54:17來源:中國青年報

      武警云南總隊普洱支隊執勤二中隊單獨執勤哨所的戰士正在樓梯上巡邏。李超/攝(無人機拍攝)


      (資料圖片)

      入夏的糯扎渡水電站,臨近傍晚依然熱浪滾滾。上等兵羅啟健在哨位上筆直站立,看著大壩一端巡邏隊伍安全返回,他眼睛睜得格外溜圓。

      在拉祜語中,糯扎意為“英雄”,英雄跨越了兇險的瀾滄江,于是便有了“糯扎渡”一詞,武警云南總隊普洱支隊執勤二中隊單獨執勤哨所便坐落在這里。

      單獨執勤哨所是執勤二中隊峽谷深處的分散執勤點之一,常年由多名戰士駐守,要進入水電站,必須經過哨所,因此,官兵都親切地稱其為“英雄喉”。戰士郭曉光自哨所組建至今,便一直在這里擔任班長。年輕人都喜歡追星,在羅啟健心中,在大壩上堅守了8年的班長郭曉光就是他心中的“明星”。

      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哨所的重要性。執勤哨所后方糯扎嶺頂峰有一個全景瞭望哨,站在山頂,可以觀察、掌控電站的每個角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它被列為中隊的重要守衛目標,除了常規的執勤,還要定期到這里巡邏勘察、保持高度警戒。

      早晨7點,哨音打破了瀾滄江大峽谷的寧靜,在班長郭曉光的帶領下,巡邏隊的戰士們開始整理裝具,請領武器,準備向10公里外的糯扎嶺瞭望哨出發進行巡邏。

      電站建設之初,為了不破壞原生態植被和土壤層,修建巡邏道時,沒有開山鑿石,而是在高山崖壁上鋪嵌了一道可供攀爬的金屬梯子。這一路,郭曉光要帶著戰士們沿著80度的梯子向上攀爬2118級,用時將近3小時。

      由于巡邏時間長,每次出發前,不僅需要攜帶武器裝備,更要攜帶大量的飲用水,每名官兵平均負重20多公斤,行走在陡峭的梯子上,官兵們要手腳并用,稍有不慎,就可能跌下山崖。

      “注意腳下的樁!”每逢危險路段,郭曉光都要大聲提醒走在前面的戰士注意安全。

      走過近千次以后,郭曉光對一路上可能遇到險情都已“心中有數”。2019年7月,他帶隊巡邏至山腰,發現順著山崖流下的水里裹有紅泥土。這說明山頂的土質已經在暴雨中變得疏松,可能會引發山體滑坡。郭曉光當即決定中止巡邏,以最快的速度下山,然后果斷吹響“緊急避險哨”。不到5分鐘,果然就出現了滑坡。由于處理及時,不僅預警了險情,也保護了戰士們的安全。

      “真是死里逃生!”郭曉光回憶說,為了防止再次滑坡,戰士們只能住進帳篷,這一住便是半個月。

      有了那次驚險的巡邏經歷,郭曉光走在巡邏路上更加警覺,為了確保戰友們的安全,每次巡邏他都走在隊伍最前面負責觀察。

      糯扎嶺越來越近,氣溫也越來越高,經過2小時40分鐘的攀爬,距離目的地只剩下最后60級梯子,最后這一段路坡度幾近“垂直”。“兄弟們,加把勁!爬完這個‘絕望梯’就好了!”郭曉光不時地鼓勵著身邊的戰士。

      一路艱難跋涉,終于抵達了糯扎嶺。“檢查點位,清理、勘察通道。”這是郭曉光每次帶隊巡邏到達糯扎嶺首先要做的事。談及這個習慣,他就忍不住說起2020年的一次巡邏經歷。

      那次任務,郭曉光帶隊抵達糯扎嶺,由于趕時間,疏漏了茂密的雜草中的攝像頭,返回哨所后才發現雜草擋住了攝像頭的觀察視野。有人說下次再處理吧,郭曉光卻一言不發地重新披掛好裝具,帶隊再次攀爬回山頂清理現場,直到攝像頭恢復了觀察視野。

      下午兩點,在瞭望哨點簡單午餐后,官兵們踏上了返程。返程并不是直接返回哨所休息,還需要巡邏整個大壩。午后是糯扎渡大峽谷最炎熱的時候,大壩無遮無擋,夏天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的壩面上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最熱時一趟巡邏走下來,鞋底都燙開了膠。

      日常巡邏看似尋常,但官兵們從來沒有放松過警惕。“‘蹲下!雙手抱頭!’2016年8月7日的一個深夜,哨所迎來了兩名‘不速之客’,當時我們的當班執勤哨兵余優洋果斷出擊,配合應急小組快速聯動處置,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繳獲冰毒11.1公斤……”巡邏途中,郭曉光喜歡給戰士們講述守護大壩的故事,“忠誠、堅守”的傳統就這樣一代代潤物細無聲地傳承著。

      經過半小時跋涉,官兵們從大壩左岸抵達了右岸。在大壩旁的石頭上,就刻著“忠誠、堅守”這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郭曉光初到哨所時和班里的戰士一起在堅硬的巖石上鑿刻出來的。從大壩左岸到右岸一共1445米的距離,雄偉的大壩見證著一茬茬武警官兵的忠誠與堅守。

      糯扎渡水電站自然環境惡劣,保障條件有限,日復一日地巡邏守護,讓單獨執勤哨所的每個戰士臉上都泛起了“高原紅”。“自然環境雖然艱苦,但與孤寂相比,就不算什么了。”羅啟健說,“剛來哨所時特別不適應,入伍前我喜歡熱鬧的地方,一下分到了這么偏僻的哨位,剛開始有些不習慣。”

      “擁抱孤獨,才能戰勝孤獨。”羅啟健慢慢體會到,陪伴糯扎渡的日子并非只有孤寂。“第一次跟隨郭曉光班長前往糯扎嶺巡邏,我和戰友整整走了一上午,翻山越嶺、汗流浹背,但抵達糯扎嶺那一刻,看著壯美的大壩 、幽深的峽谷,突然覺得祖國的壯美與我離得如此之近……”

      有了直觀的感受,羅啟健深切體會到了守好大壩的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

      一天晚上,一輛白色皮卡駛入哨兵視線,車燈突然熄滅,哨兵趕緊上前查看情況,通過詢問了解到,一名附近的老鄉剛從鄉鎮賣魚返回,車輛出了故障。恰好哨所的戰士龔德齊入伍前學過汽修,在他的幫助下,老鄉的車被修好了。“太感謝你們了,多謝人民子弟兵!”面對老鄉不停地感謝,那一刻,戰士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在這里,值了!”

      荒涼的大壩上生長著最真摯的熱情,羅啟健不記得是哪一趟巡邏讓自己成熟起來的,“也許就是一瞬間的震撼或者感動吧”。

      在哨所,放眼望去,除了群山就是江水,但就是這小小的哨所,成了官兵們溫馨的家。夜晚,月光鋪灑在大壩上,從大壩左岸抬頭望去,單獨執勤哨所零星的燈光讓人心里溫暖而堅定。戰士羅啟健堅守在執勤哨位上,他覺得自己真正理解了哨所那句“隊訓”——當堅守成為生活,同時也成就了人生的光輝歲月。

      羅啟健說,他有一個愿望:“在哨所前種一棵長青樹,等他退役后,能替他一直守護著大壩。”

      李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