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 13:41:25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資料圖片)
在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陜西省地震局舉辦“防震減災‘三秦行’活動”,向社會公眾科普防災減災知識,介紹即將上線試運行的陜西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
走進陜西地震預警中心,幾十塊電腦、電視顯示屏上分布著密密麻麻的數據和圖表、圖片,這是陜西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數據處理系統”。除了該板塊外,整個系統還包括其他四大板塊相互配合支持,分別為:臺站觀測系統、通信網絡系統、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系統、技術支持與保障系統。根據中國地震局統一安排,陜西省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將于5月底啟動試運行,試運行結束后,將正式向社會和公眾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
陜西地震預警中心主任趙韜介紹,陜西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系統具有“地震烈度速報”與“地震預警”兩大作用。在“地震烈度速報”方面,地震發生以后,救援人員需快速獲知何地受到的破壞是最大的,此前,地震發生后的烈度圖約需7至10天制作完成。新系統建立之后,烈度圖制作速度大幅提升。由于全省建設了1210個觀測站點,每10公里一個,地震發生后就能快速估算當地的地震烈度。一般情況下,震后30分鐘內,系統即可發布自動烈度速報信息;30分鐘—24小時給出震源過程的分析結果和災害快評估結果。在“地震預警”方面,就目前的技術條件而言,民眾接收到的是震后2分鐘由機器自動發布的自動地震速報信息,以及震后5—8分鐘后來自中國地震臺網人工正式發布的速報信息。而地震預警系統上線后,民眾將收到“秒級預警”。在破壞性地震來臨時,在首臺觀測儀器被觸發后,5—10秒內系統即可給出地震預警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和服務終端將發布給用戶。
(總臺記者 劉濤)
責任編輯:標簽:
在全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陜西省地震局舉辦“防震減災‘三秦行’活動”,向社會公眾科普防災減災知識...
黃唇魚曾經是我國常見的經濟魚類,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生長繁殖周期長、過度捕撈、環境污染等原因,野生
預計,12日14時至20時,北京市有分散性雷陣雨,局地短時雨強較大,并有7、8級短時大風,伴有小冰雹,請注意
火鍋、串串,說起四川美食,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關鍵詞,可能就是“辣”。2014年,四川旅游學院食品科學...
日前,湖南省紀委監委對黨的十九大以來查處的8起國有企業“一把手”靠企吃企典型問題進行公開通報。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