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新視野】青平:電子閱讀時代,實體書店如何破局

      2023-05-22 19:47:00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你有多久沒去過實體書店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實體書店,這個詞匯上一次進入大眾視野,還是在因為杭州某書店放假書而被全網抨擊的時候了。

      近來,央視頻發布了“有間書店”系列話題,使實體書店重新受到關注。介紹視頻中包含有云朵形的九女峰書房,綠樹環繞泉水叮咚,充滿自然氣息;還有以濟南老火車站候車大廳為主題的阡陌書店,裝潢復古,氤氳著厚重的歷史韻味。

      然而,同為通過裝飾和設計帶動熱度的引流方法,這次“有間書店”的風評卻與之前放假書的書店截然相反,收獲了清一色的叫好。

      實際上,書店提供讀書的作用和打造景觀的手段并不沖突,據網絡調查顯示,多數人認為,閱讀環境和服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閱讀質量,因此優秀的閱讀氛圍是讀者精神所需。

      那么人們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在意的是自己心目中的白月光般的書店,在努力尋找新技術時代的出路時的態度。

      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當網絡購物與電子書的普及,逐漸給實體書店這一傳統行業,造成越發巨大的壓力與沖擊時,在售賣紙質書之外,去尋找嶄新的發展手段和空間乃是時代所趨。

      實體書店面臨的挑戰也就在此:作為長久以來的社會文化符號,人們對其的精神發展要求和作為實體的現實需要的矛盾。

      因此,找準方向、把握好度很關鍵。對此,一方面,讀者不妨寬容一些,給書店一些探索的空間;另一方面,書店也要把眼光放長遠,圖一時之利趕網紅潮流發展“快餐式經濟”絕不可取。

      “有間書店”的成功為社會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經營者應對自己誠實,對讀者誠實,對市場需求誠實,打造自家特色,才能收獲持久的熱度與口碑。

      進一步來看,實體書店的出路不止于此。相比于網絡購書,有人的交互是實體書店獨有的優勢,從這點出發,將單一的主顧關系延伸,定期開展讀書沙龍、讀書展覽等活動,增加書店人情味和受眾參與感,把游者變為讀者,進而將流量轉為留量才是長久之計。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