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新興職業不斷涌現 如何助力青年成長發展|全球快消息

      2023-06-02 18:44:17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數字技術的發展,造就了新業態,也創造了許多新就業機會。當下,越來越多的青年將新職業作為自己的就業選擇。

      5月31日,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學術期刊部主辦的“新職業與青年發展”沙龍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圍繞新業態、新職業青年的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年研究》主編劉俊彥,在致辭中表示,新職業的研究和青年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要把“青年發展與新職業”研究推向深入,為青年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沙龍分享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牛天作了題為《數字靈工真實生存狀態觀察》的分享。她根據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的田野觀察和調研,提出了“數字靈工”的概念,對數字化背景下新型勞動青年的職業特點、生活狀態進行了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助理教授金秋萍,以《大學生就業困境及突破——基于高等教育視角的探討》為題進行了分享。她結合大學生求職數據,分析了當下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供給匹配問題并指出在社會快速發展變化的背景下,需提升大學生的“生涯適應力”。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副教授王昀,作了題為《鄉愁何處:鄉村青年主播田野觀察》的分享,展示了鄉村青年主播生產與生活融為一體的日常樣態,揭示了一種新時代的鄉愁敘事。

      騰訊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汪傳鴻,以《平臺視角下的青年就業特征與就業可持續性研究》為題,從平臺視角對青年就業觀察進行了分享。他提出要從人、崗位、平臺多角度推進新職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汪建華,作了題為《數字化與中國靈活用工的發展》的分享,從用工關系的演進邏輯,分析了我國靈活用工的發展模式。他認為,通過觀察用工變化可以理解就業變化。

      在總結環節,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學術期刊部主任、《中國青年研究》副主編、副研究員楊守建指出,“新職業與青年發展”在青年研究領域是一個值得深挖的富礦、常研常新,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分工的演進,會不斷產生新職業。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