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09:42:23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
近日,2023年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分批次放歸共200條人工繁育的揚子鱷。2019年,安徽啟動5年放歸1500條揚子鱷的規模化放歸計劃,今年是五年放歸的最后一年,累計放歸的人工繁育揚子鱷達到1608條。
看到這條新聞,有網友驚呼:“野外遇到鱷魚可怎么辦?”帶你了解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揚子鱷↓
1
【資料圖】
膽小怕人是因為實力差?
揚子鱷主要棲息于長江流域。相比絕大部分鱷魚,揚子鱷身形短小,體重一般不足40千克,一般體長在150~180厘米,最大個體長約246厘米。揚子鱷頭吻短而扁平,尾部呈扁平狀,尾長占據整個身體的一半,尾背棱嵴如鋸齒一般,尾既是游泳器官,也是攻擊武器,俗稱“銅頭鐵尾豆腐腰”。
盡管全身都是堅硬的鎧甲,但它看起來并不“兇神惡煞”,甚至有網友笑稱:“揚子鱷的側臉好像小狗。”
有時候,揚子鱷會發出類似豬叫的聲音,因此它們有個更接地氣的名字——豬婆龍。(點擊音頻,感受叫聲)
憨憨的外表、獨特的叫聲,揚子鱷似乎成了鱷魚家族的異類。由于幼崽成活率低,加上人類活動、氣候變化的影響,它們的生存狀況一度十分艱難,瀕臨滅絕。
為了保護它們,2003年起,揚子鱷主要棲息地區之一的安徽省,開始進行試驗性放歸活動。2019年,在總結試驗性放歸的基礎上,正式啟動5年放歸1500條的規模化放歸計劃。
今年,當地精挑細選出200條體格健壯、親緣關系較遠、雌雄比例合理的人工養殖鱷,于6月1日全部放歸完成。
工作人員在它們身上植入了識別芯片,還為其中46條安裝了衛星定位裝置,以便更好地監測它們的生活狀態——裝置被固定在尾部上方,幾乎不會對它們的行動造成影響。
放歸揚子鱷時,不用太過緊張:一打開箱子,它們就一溜煙躲水里藏起來。此前,還出現過揚子鱷被抱進水里的場景,有網友笑稱:徹底坐實了“國家一級保護廢物”的名號。
這與揚子鱷溫和又社恐的性格分不開。盡管“親戚們”幾乎各個是“霸主”,但它卻是鱷魚家族的“異類”。
它們天性敏感,吃東西時聽到異常聲響會瞬間警覺,迅速帶著食物離開。
當發現有陌生人靠近,感知自身可能遇到危險時,它們會扭動身體,似一陣風一樣逃走。
池塘里掉進一塊石頭,它們驚慌到集體失守;看到洗衣服的奶奶拿著棒槌一頓猛敲,它想討食又不敢靠近……
有傳言稱,這些年國內唯一一起揚子鱷傷人事件,是有人看到它們后受驚嚇摔傷的。
不過,膽子小的揚子鱷并非“戰五渣”。成年后,它們可爆發出600公斤的咬合力,咬碎烏龜殼、硬骨頭不在話下,尾巴還能輕易把人打出血痕。
因此在野外遇到揚子鱷,切記不要喧嘩,不要靠近,更不要喂食,以免發生意外——不過更大的可能是,它們逃得比你快。
2
吃飯、生娃都很“佛系”
卻對修房子不遺余力
相比捕食斑馬、野豬甚至獵豹的兇猛鱷魚,身材嬌小的揚子鱷以魚、蝦、螺、河蚌以及蛙類為主食,有時捕食龜鱉、禽類以及小型哺乳類動物。
它們會發起突然襲擊,靠“武力”將獵物拿下。
但很多時候,它們還會采用“坐等”的捕獵方式:身體浮在水面假裝是枯木,待鳥類、蛙類等駐足停留時,它會緩慢下沉身體,引導目標物向其頭部移動,最終一舉拿下。
值得一提的是,它們一年中約有半年時間不吃不喝。當氣溫持續低于20℃后,揚子鱷就會停止攝食,行動遲緩,進入冬眠狀態。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揚子鱷結束冬眠后身上長滿苔蘚。
在約半年的“活動時間”內,它們還有著和人類一樣的愛好——曬太陽。揚子鱷是變溫動物,適宜體溫是28~33℃,當身體溫度低于這個區間,它們會想辦法為自己升溫;體溫過高時,又會進入水中給自己降溫。
揚子鱷以卵生方式繁殖,就連后代的性別也是由溫度決定的。它們體內沒有性染色體,孵化時的溫度越高,雄鱷的比例會越大。
它們十分熱衷搞基建,是名副其實的“建筑大師”。憑借高超的挖洞本領和設計才能,它們的別墅實用又豪華——選址一般在河岸,房間眾多,功能齊全,有通往池塘與岸上的多個應急出口。
3
我們為什么要保護揚子鱷?
揚子鱷有著“活化石”之稱,被視為龍的原型之一,古稱作鼉(tuó)。
△山西省博物院文物龍形觥,是商代晚期“方國”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品。觥,是一種盛酒器,器身的兩側發現飾有鼉紋和夔龍紋,特別是鼉紋在青銅器中極為少見,鼉即揚子鱷。
但很長時間內,由于自然環境變遷和人類活動干擾,揚子鱷棲息環境被破壞,棲息范圍急劇減少,其種群數量銳減,使得該物種處于極度瀕危狀態。2005年一項調查預估,野生揚子鱷種群不足120條。
作為爬行動物,它們在濕地生態鏈中擔任著食物鏈頂端的重要角色,對維護濕地生態、維持物種平衡都有著重要作用。
為了保護它們,我國建立起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野外保護和人工養殖;恢復植被、凈化水質,為它們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安排巡護員持續開展監測保護工作……
民間保護力量也在發力。40多年前,安徽南陵縣村民張金銀在田里勞動時,意外發現了野生揚子鱷,向相關部門報告后,他和老伴承擔起了照看揚子鱷的重任。
當時,保護區還未建立,揚子鱷在棲息地找食物不太容易,張金銀養魚種菜賺的錢,需要貼進去買肉喂鱷魚。即使如此,老人也無怨無悔。
如今,他的孫子張晟成為第三代“護鱷人”,每天巡護,保護揚子鱷不受外界打擾。當地的揚子鱷,也從最初的6條發展到了60余條。
小時候,張晟曾問爺爺:“爺爺,要是我到了你的年紀,這個塘里還會有揚子鱷嗎?”
當時,張金銀堅定地回答:“有,保護好就世世代代都有。”
目前,在各方努力下,野生揚子鱷數量穩中有升。愿這一古老的生靈,能永遠陪伴我們。萬物共生,讓我們一起守護這個星球上的美妙生物。
責任編輯:標簽:
近日,2023年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在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分
今天(6月6日)開始,我國將正式進入二十四節氣的芒種,往年的芒種到夏
最近,上海辟謠平臺調查了淘寶“順手買1件”的促銷方式,指出頁面呈現
記者發現,年輕人觀光游目前主要分為三類,包括打卡城市地標,逛文博場
演唱會的舉辦,通常會吸引許多周邊商家前來設立臨時攤位,如飲品、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