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9 06:59:57來源:中國青年報
(資料圖)
“當你還在大熱天擠地鐵去市區圖書館人擠人、花三四十元點一杯摩卡蹭咖啡館空調時,有些人已經穿著睡衣、趿拉著涼拖,花個遛彎兒的時間,到300米遠的社區圖書館,體驗家門口的‘詩與遠方’了。”最近,社區圖書館成為很多人的“心頭好”,不少年輕人都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打卡攻略。
這讓我想起3年前的一段經歷。當時,我帶孩子一起辦了市區最大圖書館的閱讀證,去了3回,就任由閱讀證塵封了。原因在于,孩子在外地上學,只有在寒暑假才能和我一起去圖書館,由于路遠不便、寒暑天趕路受罪、看書人太多,不免心生“畏懼”。為了省事,便經常網購書籍,買的次數多了,資金投入不菲。前不久聽說附近早就有了社區圖書館,便想著有空就去坐坐。北京的一位好友也說起,原來寫稿老去書店、咖啡館,還去過付費自習室,挺費錢,后來就喜歡上了免費的社區圖書館。
社區圖書館確實已經成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第二起居室”。首要一點,當然是社區圖書館寫在“臉上”的公益性直接帶來了省錢效果,留住了一眾想通過“薅羊毛”的方式讀書、停留的人。而在省錢的特質之外,我們也看到了更多的社會價值。其一,雖沒有入時的裝修,但社區圖書館“五臟俱全”,免費的熱水、無線網絡、空調、充電插座等,可以滿足需要學習的人、打工族或者乘涼族的各類需求;其二,社區圖書館具有某種讓人放松的氣質,在這里,讀者有著自在、便捷的閱讀感受。
近些年,社區圖書館的蓬勃發展,在圖書資源的需求和供應之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對接點,極大降低了群眾的閱讀成本。這既是對社情民意的回應,也是對“全民閱讀”的機制性推動。但要將社區圖書館真正建成市民的“第二起居室”,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比如,以往不少人就吐槽,社區圖書館里,很多書都太有“年代感”,新書所占比率嚴重不足,有些書的質量也比較一般,以至于出現了“書雖不少、卻鮮有人問津”的情況。對此,在保障資金投入的基礎上,社區圖書館不妨引入更為專業的管理力量,并邀請當地專家學者等群體定期提供推薦閱讀書單,并及時進行書目更新,從而讓這里的讀者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好書。此外,社區圖書館應當避免設置不必要的準入門檻,尊重每一個造訪的人,容許他們“不修邊幅”,容許他們帶著行李箱,容許他們只來充電,應該成為社區圖書館的一種氣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質上,社區圖書館的應運而生,是城市與打拼者精神互動的結果。為了讓人們擁有更多、更大的免費容身空間,社區圖書館有必要進一步放低身姿、拓展心胸,安放更多人的“詩與遠方”。
早在3年前,深圳便推出了首家24小時社區圖書館。這種全然消除圖書館“下班制”的做法,和一些地方出現的“24小時書店”有著異曲同工之效,其目的都是讓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上班族、打工者們,有一處舒適、自如的閱讀空間。這樣的空間,閃爍著充滿人文關懷的城市文明之光,也值得被用心經營、進一步推廣。
責任編輯:標簽:
“當你還在大熱天擠地鐵去市區圖書館人擠人、花三四十元點一杯摩卡蹭咖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消息,為更好滿足群眾異地辦理住房公積金相關業
成都大運會中國代表團總共收獲103枚金牌,獎牌總數達178枚。
成都大運會接近尾聲,中國代表團所有比賽均已結束。
盛夏八月,芙蓉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