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0 10:01:06來源:廣州日報
(資料圖片)
熱評
當下,一些年輕人開始青睞長者飯堂,甚至希望將長者飯堂變成社區飯堂。8月8日,廣東省民政廳上線“民聲熱線”節目回應稱,這是長者飯堂建設的方向,更多居民到長者飯堂用餐,有助于它們實現更加長遠、可持續的發展。(8月8日南方+客戶端)
長者飯堂,顧名思義,就是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的食堂,既包括日間照料中心內專門的老年人食堂,也包括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的社區食堂。當前,隨著越來越多城市投入建設長者食堂,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引發了大家的關注:長者食堂“這邊風景獨好”,越來越多年輕人前來“蹭飯”。對此,有人認為年輕人涌入,可能會擠占老年人資源,有“薅羊毛”之嫌;也有人表示普通顧客其實是按原價用餐,未享受老年人專屬福利與津貼,并無不妥。
顯而易見,上述分歧的關鍵在于年輕人是否可以進入長者食堂用餐。從長者食堂本身來看,更好地服務老年群體的確是其初衷,但長者食堂形態多樣,并不必然要“圈地自萌”;而且,面向社區,吸引多個年齡層的顧客光顧,符合打造“15分鐘便民社區”的要求,是長者食堂未來的建設方向。此外,作為一項民生工程,長者食堂要良性持久發展才能更好發揮惠民利民便民之效。目前,不少地區的長者食堂雖然叫好又叫座,但運營壓力大卻是一個通病。從這個層面看,更多年輕消費群體加入,其實為長者食堂長久經營注入了能量。
年輕人涌入長者飯堂,既是對長者食堂的肯定,也對長者食堂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因為干凈便利、好吃不貴,長者食堂的“清新畫風”讓吃膩了外賣、沒有時間自己動手的年輕群體有了更多選擇,也順應了新階段消費方式的變化。然而,如何既吸引年輕人長久駐足,又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是長者食堂必須考慮的問題。當前已有不少長者食堂開啟了探索之路。比如,有的食堂根據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就餐時間,安排分批次、分區域就餐;有的食堂提供精準化服務,分門別類打造菜系……只有不斷進行模式創新、服務升級,探索“公益化+市場化”運營模式,長者食堂才能形成自我“造血”的機制,實現微利可持續發展。
建設長者食堂是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一個縮影。年輕人青睞長者食堂,長者食堂擁抱年輕人,不妨將這場“雙向奔赴”視為社會養老助老的一種方式,吸引更多群體入場,助力長者食堂走出一條良性可持續發展之路。 (庹亞男)
(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標簽:
當下,一些年輕人開始青睞長者飯堂,甚至希望將長者飯堂變成社區飯堂。
年輕人成為養貓主體人群心理學者稱養貓有助于滿足他們對愛與歸屬感的需
近來,AI寫真火爆。從人臉識別到AI換臉、AI寫真,每有人工智能相關應用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10日白天起,今年第6號臺風“卡努”的外圍云系將開
受水害影響,8月10日北京西站、北京豐臺站部分列車停運,已購買停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