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環球看熱訊:4個月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小孩拉肚子怎么辦

      2023-04-23 12:03:15來源:互聯網

      1、夏秋季小孩子最易拉肚子,多由于食用了不潔的食物或水、腹部受涼等引起。

      2、病原為細菌、病毒、或其它的病原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3、 如孩子拉肚子次數不多,精神好,可以在家觀察一下。

      4、并給予以下的處理。

      5、1.暫禁飲食一頓,讓胃腸休息一下。

      6、2.補充水分:給予淡淡的茶水中少加一點鹽和糖、頻頻喂服。

      7、3.飲食給予脫脂牛奶、粥及少量醬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8、需注意:不要自行給予抗菌素,以免影響病原體的檢出。

      9、也不要隨便給予止瀉藥,以阻止病原體及毒素的排出。

      10、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送醫院就診:1.大便次數每日超過7~8次。

      11、2.大便為大量的稀水便或量少但含有膿血及粘液。

      12、3.伴有發熱。

      13、4.有口渴、煩燥哭鬧、唇舌干燥、囟門及眼窩凹陷、皮膚提起放下后緩慢展平等脫水現象。

      14、5.如有小孩精神萎糜不振、嗜睡,盡管大便次數不多也不伴有發熱也需立即送醫院就診。

      15、 如何預防拉肚子呢?1.因為夏秋季小孩的胃腸功能差,所以飲食要富有營養但易消化,定時定量。

      16、2.多飲水,勿食生冷油膩食物。

      17、注意食品及飲水衛生,防止污染。

      18、3.注意肚腹部的保暖。

      19、 觀察嬰幼兒的大便性狀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

      20、 如果嬰兒大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

      21、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喂食淀粉類的食物。

      22、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23、 小兒腹瀉的護理 ◆非母乳性食品應選擇容易消化、符合孩子口味的不要選擇需很長時間才能消化的食物,選擇以米粥或菜粥等淀粉類為主的食品,并做得軟一些。

      24、但如果嬰兒不愿意吃的時候也不要勉強,在一段時間內孩子不進食非母乳性食品也沒有大問題。

      25、 若母乳喂養的孩子發生腹瀉時,不要輕易斷奶。

      26、這時可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

      27、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質含量較多,容易消化,富于營養,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較多,不易消化。

      28、必要時母親可在喂奶前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先飲一大杯淡鹽開水,稀釋乳汁,然后再給孩子哺乳。

      29、 ◆用孩子喜歡吃的飲品來補充水分 因腹瀉而失水時,補充更多的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找一些孩子喜歡喝的飲品,如開水、果汁、蔬菜汁等。

      30、當腹瀉嚴重,并伴有嘔吐情況時,更應頻繁地補充水分。

      31、 ◆當腹瀉恢復正常后,也需慢慢地增加非母乳食品的量當持續嚴重腹瀉后,雖然腹瀉已經停止了,但消化機能在一段時間后才能恢復正常,不能馬上恢復吃原來的非母乳食品,應該先喂添加輔食初期的粘稠狀食物,過幾天再慢慢的恢復。

      32、同時,需持續服用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一段時間,直到寶寶腸到完全恢復健康。

      33、 ◆勤換尿布 腹瀉的時候,有時會引起斑疹,最好勤換尿布。

      34、 食物止瀉 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35、 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

      36、焦米湯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37、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堿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

      38、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凈,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后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加糖煮沸即可。

      39、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后停用。

      40、 3、蘋果泥:蘋果也是堿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

      41、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

      相信通過小孩拉肚子怎么辦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