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一條好消息傳來!海參崴成中國內貿跨境中轉口,意義太不同!

      2023-05-17 10:38:05來源:米粒爬山


      【資料圖】

      前兩天,中國海關發布了一則公告,從今年五月份開始,新增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作為中國東北內貿口岸。這也就意味著,東三省可以直接通過這個口岸向俄羅斯運輸產品,并且所有通關文件、費用都可以按照國內口岸通關辦理,省下了一大筆跨國運輸結算費用。好多人說,這將有利于東三省的經濟振興,畢竟運輸更方便了,貿易自然會更繁榮。但事實上,別看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參崴是個很近的出海口,但它也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就是運輸軌道。長期關注國際貿易或者是了解鐵路系統的人知道,在東北亞地區,中朝韓俄羅斯蒙古雖然陸路相聯結,但前三者鐵路采用的均是1435毫米寬的國際通用標準軌距,而后兩者是1520毫米以上的寬軌,雖然如今通關方便了,但實現火車直通還是有點困難。貨物出去后要卸車再裝車,搬運也是一筆成本。

      第二,海參崴的吞吐能力也并不是十分強大。年約1200萬噸,只是3月份大連港單月吞吐量的一半。早先就有報道稱,這一吞吐量已經無法滿足俄羅斯自身的需求了,如今再加上一個體量十分大的中國市場,那情況恐怕是雪上加霜。最后還有氣候問題,俄羅斯的冬季十分漫長,海上浮冰十分之多。或許對于俄羅斯人來說,解決這個問題有些費力不如聽之任之,但對于講究效率的中國人來說,港口一旦運行開來就是要破除萬難,推動一切。破冰,當然是個重要的問題。

      不過,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很多,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中國的基建能力。軌道不通,就多修路;吞吐量不夠,就進行擴建;浮冰太多,就出動破冰船。當然,這其中還會涉及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怎么建?能不能建?誰來建?都需要一一處理。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既然海參崴已經成了我們的一條捷徑,那如何讓這條路又寬又大,就要看后面的努力了!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