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 04:36:39來源:21經濟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實習生洪小瀾 上海報道特應性皮炎(AD)是常見的瘙癢性、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是全球疾病負擔最高的非致命性皮膚病。世界衛生組織相關研究表明,在皮膚病中,特應性皮炎對生活質量、家庭、社會、醫保等各方面影響占第一位,7年復發率高達76%。
瘙癢雖然不致命,但往往導致患者坐立不安、夜不能寐,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更有甚者,重度瘙癢還會增加焦慮、抑郁甚至導致自殺傾向。
特應性皮炎患者負擔不斷加重,其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受到行業重視,并推動了特應性皮炎治療的創新發展。目前賽諾菲、輝瑞、艾伯維等一眾跨國制藥巨頭都開始不斷“加碼”布局AD中國市場。而在未來的幾年內,隨著布局者不斷,我國AD藥物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
(資料圖)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分析指出,2020年中國特應性皮炎藥物市場規模約37.7億人民幣。結合未來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增加等因素,未來此市場將會以27.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于2025年達到約126.3億人民幣,2025至2030年,中國特應性皮炎藥物市場規模將會以18.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達到294.3億人民幣。
近300億的市場,跨國巨頭如何角逐?對此,輝瑞中國區炎癥與免疫事業部總經理劉菁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AD市場布局者眾多,使得這一疾病受到了廣泛地關注,也有利于AD疾病診療生態體系建設。在競爭不斷的形勢下,也要求企業為患者打通診療流程,根據患者畫像精準推出最合適的產品。
“我們要堅持‘科學致勝’,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加強多方合作以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在皮膚科領域想要完成達標戰略,需要將AD疾病復發率降低30%,瘙癢緩解率提高30%,整體疾病控制達標率提高30%。這是實現‘科學致勝’的關鍵,也將成為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劉菁說。
提升藥物研發速度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被稱為皮膚科的“頭號”頑疾,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在不同的年齡段,患者還常常合并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并發癥。據統計,2021年我國AD患者約有6221萬 。AD是伴隨終生的身心疾病,7年復發率高達75.9%,在非致命性皮膚疾病負擔中排名第一。
其中,63%的患者每天承受12小時以上的劇烈瘙癢,55%的患者每周有5-7天睡眠受到干擾,75%以上的患者存在由皮膚開裂、結痂和滲液等引起的疼痛和不適癥狀。
特應性皮炎如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導致焦慮和抑郁以及孤獨感。此外,另有調查顯示,39%的患者對自己的外表感到難堪,6%的中度特應性皮炎患者和19.6%的重度患者有過自殺意念。由于其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對其治療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一直備受關注。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結合中國國情,根據達標治療(treat to target,T2T)核心理念為指導,以患者需求為核心,幫助AD患者通過疾病管理,達到癥狀緩解、皮損清除、生活質量改善的目標。另外,針對特應性皮炎達標門診建設項目設定短期目標、中長期目標和遠期目標,2周內瘙癢控制率提升30%,4周達標率提升30%,6-12個月達標率提升30%,疾病1年復發率降低30%,到2030年整體實現中國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治療達標率提升30%。
“特應性皮炎診治如何從被動治療走向主動管理,如何實現醫患雙方同管,如何推動特應性皮炎從診斷-治療-長期管理新模式的落實,都是亟待探索的問題。”劉菁說,對于皮膚疾病要加強產品組合的重要性,輕癥可以選擇外部涂抹藥膏、中重度可以選擇口服藥物,以此給患者帶來療效和安全性的突破。
同時,作為企業方需要聯合多方提升特應性皮炎診斷、早期篩查識別、疾病創新治療方案,對患者預后提供持續優化方案,賦能疾病領域、臨床、患者三重管理能力。特別是在產品研發方面,注重研發“速度”。
“在中國市場的研發投入上,需要在早期研究時就要開始著手。實現中國參加超過80%的全球早期以及關鍵臨床研究;其中80%的項目做到同期申報并最終能夠引入中國。只有這樣才能在創新產品研發早期就和全球實現同步。而這樣的同步化,才能夠讓中國臨床數據在最初代入到全球。”劉菁介紹,目前口服小分子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阿布昔替尼在中國和全球同步研發,同步上市,并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第一時間進入國家醫保。調研表明,阿布昔替尼可實現血藥濃度1小時內達峰,1天內快速緩解瘙癢,12周清除皮損,口服使用便捷。
但新藥研發并非一蹴而就,隨著疾病復雜程度提升,臨床試驗的設計越來越復雜,傳統醫藥公司的研發投入不斷增長。同時,新藥的誕生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研發資金的不斷投入是其最根本的保障。
劉菁表示,盡管藥物研發難,但依舊需要不斷突破性機制藥物。只有在實驗室生成的藥物能夠快速地到市場,快速地到患者,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其中,不管是注冊還是最后進入醫保還是上市后渠道的布局都是非常重要。
“突破性機制藥物最終還是在療效和安全性上給到患者更大的獲益。所以,我們從來沒有停止研發的腳步,不斷提升研發的效率,希望以最快速度把創新藥帶到中國,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和布局的方向。”劉菁說。
爭搶JAK抑制劑市場根據灼識咨詢數據,從2016年至2021年,全球醫藥研發費從1,600億美元上漲至2,12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8%。在全球經濟增長緩慢的大背景下,醫藥市場整體監管趨嚴,全球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到2026年,預計全球醫藥公司藥品研發投入將會達到2,54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較2016至2021年將會再下降2.1%。
然而,在研發費用低速上升的同時,新藥研發成功率卻在不斷降低。據統計,進入藥物開發管道的5,000至10,000個先導化合物中,平均只有一個能最終上市。因此,中國藥企的研發投入占比近年來持續提高。另據相關機構統計,2021年中國規模藥企的研發投入達到233億美元,并且預計將于2026年達到40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1.7%。
保持較高研發投入所產生的重磅藥及新藥的技術優勢所帶來的可持續良性盈利能力愈加成為中國藥企巨頭重點關注的投入方向。而在藥品研發不斷進行的情況下,“真實世界證據”對于加速進口藥品審批的作用也愈發凸顯。劉菁介紹,現在的藥物作用機制或者國外已經獲批的藥物適應癥,亦或是已經有很充分的臨床證據證明的有效的藥物,可以通過真實世界研究獲批或者獲得臨床更高的認可度,從這一方向來看,關于真實世界研究的相關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
“現在真實世界研究更多還是在積累成功經驗,旨在從療效和安全性上不斷推進臨床指南規范,在治療理念標準和共識上建設真實世界。特別是在腫瘤領域適應癥的開發上,部分產品已經上市,要開發新的適應癥就需要真實世界數據積累經驗,推動適應癥獲批。”劉菁稱,鑒于已經有成功案例可供借鑒,后續在皮膚科領域也可以通過真實世界研究,發現患者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促進未來研發。
另外,進一步挖掘藥物潛力也較為關鍵。劉菁介紹,JAK抑制劑的市場前景較為廣闊,可以在特應性皮炎、斑禿和白癜風等疾病領域皆獲得較好表現。以斑禿為例,目前為止,斑禿的發病原因尚未徹底闡明,臨床上常規采用外用激素藥膏或者免疫抑制劑藥膏進行治療,鑒于JAK抑制劑的作用機制,后續市場較為廣闊。
這也使得JAK抑制劑備受中外藥企關注,一直以來,JAK抑制劑就被認為是目前全球最受關注的醫學研究方向之一。根據公開資料,目前,多家藥企正在布局JAK抑制劑,臨床適應癥覆蓋類風濕關節炎、骨髓纖維化、銀屑病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特應性皮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全球現已獲批的JAK抑制劑還包括,Incyte/諾華公司研究的口服、ATP競爭性、可逆的JAK1/2抑制劑蘆可替尼(ruxolitinib,Jakafi),輝瑞JAK1/3抑制劑托法替布(tofacitinib,Xeljanz),Incyte/禮來聯合開發的巴瑞替尼(baricitinib,Olumiant),安斯泰來(Astellas)富馬酸吉瑞替尼片(peficitinib)等。在國內,目前布局JAK抑制劑的藥企也有恒瑞醫藥、信達生物、微芯生物、澤璟制藥等。
規范化診治成方向隨著創新藥物的應用日益廣泛,聚焦特應性皮炎的規范化診治也成為一大方向。特別是近年來,特應性皮炎患者的門診量快速增長,醫院已成立針對特應性皮炎的診療中心和專家專病門診。例如,2021年3月份上海市皮膚病醫院就成立了AD特應性皮炎的診療中心,為患者提供從診前、診中到診后全閉環的慢性管理服務。
“在中國,醫患在門診的交流時間十分有限,為了提升隨訪質量,我們也會通過隨訪關愛計劃,為患者提供從一天,一個月到三個月的分階段隨訪服務,為患者提供藥品之外的關愛支持。”劉菁介紹,應關注結合患者旅途的核心痛點,隨訪關愛,給到患者全路徑支持。為此,需要在縣域已經建立特應性皮炎專隊,將更聚焦在基層強化特應性皮炎領域的規范化診療,科室賦能,提升公眾健康素養,促進中國皮膚科事業持續發展,為更多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除此之外,劉菁還強調,要同時通過數字化創新平臺能擴大覆蓋,精準向患者傳遞疾病教育信息。通過數據可以和創新公司合作,關注在達標戰略上能否降低,是否能夠提高緩解瘙癢的效率,通過數據的呈現,以及隨訪工具的應用,了解瘙癢環節評分改善,以實現對患者生活質量改善以及復發率降低的目標,讓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堅持治療,并通過科普教育,提升公眾對于疾病管理的系統認知,推動規范化診療。
“數字化能夠生成更好的內容,能夠使內容定制化,向更多渠道的社會各界科普,這些科普將通過數字化的平臺,線上線下更好整合。”劉菁說。
隨著《“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的出臺,國家層面也明確提出,要推動醫藥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高醫藥供應鏈常態化水平。特應性皮炎診治如何擴大創新,從被動治療走向主動管理,實現醫患雙方同管,打造從診斷、隨訪到長期管理的患者全病程解決路徑的落實,是亟待探索的問題。
同時,關于藥物流通渠道、處方信息聯通、第三方藥物配送等痛點的多個文件的出臺,促進了“互聯網+醫療健康”快速發展,提高了電商平臺藥物的可及性,政策加持下醫藥零售出現線上化趨勢,并且在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下,患者線上就醫、購藥行為在近年來迅速強化,在線購藥走進千家萬戶,醫藥線上流通渠道迎來爆發式增長。
目前,針對皮膚病發病率高、治療意愿強、外用藥使用便捷且安全性較高、患者可自行觀察治療轉歸等特點,故患者自行選購占比較大。從細分市場渠道分類,中國皮膚病藥物市場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目前銷售渠道仍以線下為主。而醫療體系中醫患互動、藥企與醫生的互動都在更多地向線上轉移,尤其是皮膚類疾病這種適合圖文問診的疾病更加適合醫藥線上渠道發力,電商平臺的高效便捷造益了大量皮膚病患者。
在數字化手段的助推之下,跨國藥企正不斷“加碼”布局中國市場,不斷提升科學創新,滿足患者臨床用藥需求,全面提升創新藥物可及性以及全病程的管理,包括診斷、治療、康復全病程體系的搭建,這也是當前藥企發展新格局。
責任編輯:標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實習生洪小瀾上海報道特應性皮炎(AD)是常見的瘙癢性、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是全球
1、碧玉的花期是60天左右。2、碧玉開花極少,一般花期在每年有兩次,第一次是2-4月份,第一次是9-12月份,
紐約聯儲行長JohnWilliams表示,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疫情終結了疫情前的極低利率時代,不過從長遠看增長可能放
揚子晚報網5月19日訊(通訊員武家敏記者梅建明)近日,在南京江心洲處的江面上,不少市民驚喜地看見,在江
1、我聽說過卡地亞(Cartier)(1847年法國巴黎);戴瑞(十大珠寶品牌,香港品牌,始于上世紀90年代);蒂芬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