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世界速看料】又土又上癮,5天拍100集!你根本不懂什么叫爽文短劇流水線

      2023-05-26 20:59:20來源:搜狐號-南財快訊

      “ 太土了 ” 。

      “ 太上癮了 ” 。


      【資料圖】

      現在,你能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刷到很多這樣的聲音,你以為他們在看土味視頻?

      但其實他們說的是最近網上爆火的全新產物:抖音短劇。

      短劇,又被稱為網絡微短劇,一集就幾分鐘,歷史可以追溯到《 報告老板 》和《 萬萬沒想到 》,只不過,如今它正以全新的內容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

      注意看,這是一部講 “ 愛情 ” 的短劇,走的是經久不衰的霸道總裁虐戀路線。

      單從劇情上來講,你可能會覺得眼熟。

      一上來就是極度戲劇化的沖突:女主是交不起房租的快餐店的老板,上一秒剛收到催租信息,下一秒一位老人遞來了 100 元手繪大鈔,想吃飯。

      再一轉場,新的 “ 風暴 ” 又出現了:

      店里一位衣冠楚楚的顧客,目睹癡呆老人用假鈔成功吃飯,隨后換了身衣服也來騙吃騙喝,不但自己來,每天換著法子帶新人,一起騙吃騙喝,而女老板一一接待。

      緊接著,兇神惡煞的房東又來了,非要提前兩天收房租,各種嘲諷女主做好事,之前混吃混喝的一看形勢不對立刻跑路,癡呆老人則是狂塞假鈔給女主,想留住她。

      最后一位西裝大總裁,帶著小弟,開著豪車來接走了老人。

      這只是第一集的內容,本集總時長 3 分 54 秒。

      這。。。不就是歪嘴龍王變種加長版?

      還真不太一樣,回顧一下你會發現龍王系列畫面非常簡陋,好多場景像是隨便找了個場地就拍了,燈光布景等幾乎完全沒講究。

      但現在這些短劇不是啊,它有布景,有燈光,畫面非常精致,內容也更為豐富, 整體水平都在往真正的電視劇靠攏。

      圖源橫屏短劇《 我的二分之一男友 》

      雖然你未必點過這些短劇,但它們收視率真不比傳統影視作品差。

      大多數短劇為了抓住觀眾眼球,往往節奏極快,一分鐘內會出現多個矛盾、反轉,要么特別點燃情緒,要么狗血獵奇。

      這樣極度密集的快感,行之有效地俘獲觀眾,短劇爆款同樣能用「 億 」為單位衡量,在各大視頻平臺都成為了不容忽視的存在。

      不俗的播放量也在進一步推動著短劇生產,主流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稍加搜索能看到專屬短劇的獨立頁面,甜寵、古風到搞笑,內容一應俱全。

      簡化著來說,短劇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小程序短劇、視頻平臺豎屏短?。?抖快為主 ),視頻平臺橫屏短劇( 愛優騰為主 )。

      是的,你所熟悉的視頻平臺都在玩。。。

      小程序中流行 100 集短劇,每集約 1-2 分鐘。

      抖快短劇通常在 12 -24 集左右,每集 3-5 分鐘。

      現在在抖快上,有很多網紅專門參與制作這樣的短劇,點開主頁齊刷刷都是短劇內容。

      圖源抖音 @ 姜十七

      橫屏短劇在時長跟集數上跟抖快短劇相似,但整體更趨近于正規電視劇,制作上更為精細,而且它也是要備案號的。。

      它可以是狗血校園愛情的影視化,寫盡奇葩男女,也可以是科幻大片的迷你版,帶來視覺享受,無論愛哪口,符合你品位的那款短劇也許正在拍攝的路上。

      短劇是如何被批量生產出來的?它們又如何盈利?

      差評君找到了幾位行業內人士,有從傳統影視轉入短劇的導演,也有深入接觸過短劇的短視頻制片人。他們告訴我, 2020 年通常被視為 “ 短劇元年 ” ,經過三年的發展,如今短劇的產投流程極度完備。

      短劇的劇本主要源于網文,有坐擁諸多網文 IP 的網文公司直接跟影視公司聯合開發短劇,也有專門的短劇公司,收購網文改成短劇劇本,再交由拍攝公司承制。

      比如,優酷的都市愛情短劇來自中文在線的《 霸婚:蓄謀已久 》↓

      而騰訊視頻的《 我的二分之一男友 》來自番茄小說的《 學神戀愛攻略 》,小說里的第一幕就是短劇第一集里的關鍵情節,男主讓女主做裸模。

      傳統的電視劇由于體量等問題,往往耗時久,花費大,像咱們熟知的《 甄嬛傳 》就拍攝了 132 天,一年還不夠拍三部的。

      但短劇每集最多也就 5 分鐘啊,所以,這產量必然得拉上來:一年每個導演得拍 30 部左右。

      「 速度 」與「 批量 」對于短劇生產者來說,是生存的 “ 必需品 ” 。

      短劇導演漢導是傳統影視工作者, 2020 年他在短劇公司工作朋友拉他幫忙,他就這樣接觸到了短劇,現在在快手 Top 短劇公司的他告訴我,公司跑起來后,每個導演每年預計要產出 24 部。

      工作效率有多高呢?這么說吧,王導之前拍的作品是 100 集,總時長超 120 分鐘,拍攝耗時也不過區區 5 天。整體的制作周期,包括前期準備和后期剪輯一起也就一個月上下。

      為了提升效率,短劇公司批量采買劇本后,會找多個承制單位,差評君也刷了下橫店劇組信息網,發現很多在拍的都是短劇。

      演員挑選跟傳統影視也很不一樣,沒有長篇大論的角色小傳,往往只抓其中的關鍵情節和情緒,對演員的要求往往是:會演戲。

      這還是比較精細的,還有很多公司的演員招募信息更為簡單粗暴:演表姐夫,要求看上去不能是個沒錢人,畢竟是在銀行工作的;演校草男,不要丑;演反派女主管,要綠茶、雌競。

      甚至有些要求是這樣寫的:男的一定要帥,女的要漂亮美麗,心地善良。

      總之,極度簡化,臉譜化。

      在不斷簡化的流程下,源源不斷的短劇正從鏡頭里被批量生產。

      根據平臺的不同,盈利模式不同,短劇側重點也會不一樣。

      100 集的短劇靠「 關鍵節點付費 」盈利,先給你看 10 集,后面 90 集都得掏錢。

      每集價格不算貴。

      這樣做會有個問題,只做一部,這部撲街了怎么辦?

      所以,行業里普遍打法是大規模 “ 賭博 ” ,再靠反饋數據 + 鈔能力穩贏。

      王導之前拍的 100 集短劇,成本為十來萬左右,用他的話說, “ 其實短劇就是低成本的試錯,用極低的成本和極快的速度去生產,投放市場獲取反饋 ” 。

      聽起來,多少有點碰運氣的意思。。。

      但,在批量投放市場后,短劇公司會監控數據,從中挑付費效果好的劇,并對其增加投放力度,一部爆款短劇的投放資金通常在千萬以上。

      如今,在短視頻平臺上,你可以看到無數個短劇 cut 視頻,它集合了某部短劇中最精彩最具有爽點的部分,沒有任何邏輯可言,只為吸引用戶點擊觀看。

      在這套流程下,短劇公司往往會廣撒網,投資拍它個十部八部,反正其中有兩部火了就賺回來了。

      抱著一絲試探,世超向他們拋出了同一個問題: “ 那這樣大規模操作是不是一定有得賺?。?” ,嗯,沒有一個人否認這件事,不過各位導演非常嚴謹地表示: “ 大多數時候賺得不多 ” 。

      而對于抖快短劇來說,一個避不開的詞是:平臺扶持。

      平臺希望有更多優質內容,就會出激勵。參加對應活動,可以獲得有現金獎勵或者流量券獎勵,每集均播到多少,千次播放就給你獎勵多少。

      不同時期、不同平臺,規則不一↓

      漢導告訴我,之前他拍的那部短劇靠平臺扶持收回了成本,小賺了點點,主要盈利還靠 MCN 公司的獎勵。

      短劇演員往往不是明星,而是平臺網紅,通過短劇賬號粉絲和粉絲活躍度搞起來了,網紅所屬的 MCN 公司就會給獎勵。

      大量資本涌入,也導致了內卷。

      短劇題材從甜寵到虐戀,從愛情到推理、科幻、都市,逐漸包羅萬象。

      形式從豎屏被卷到了橫屏,成本從一集十幾萬被卷到了三四十萬,甚至上百萬,有人加入了更多動作場景,有人選擇改良視覺效果,有人開始嘗試燒錢才能做的內容類型。

      都市奇幻短劇《 浮生之異想世界 》 截成動圖有點糊,實際上畫面很高清

      但,也有很多人卷錯方向,成為了流量的倀鬼。

      反轉能吸睛,就不斷堆砌反轉,低俗擦邊能博眼球,就極盡狗血情節。

      上一秒六歲的女兒給兵王打來電話,讓他救媽媽,兵王才知道自己有個女兒;下一秒霸道總裁就把仇人女兒關進精神病院,女人被賣掉了。

      數量多起來,讓平臺也頭疼不已。從抖快,到微信小程序,都在推出對應治理規范。

      有人不喜歡短劇,尤其是不喜歡那些每分每秒都在抓人爽點的短劇,他們認為工業化生產出來的內容,范式嚴重,不像一部 120 分鐘的經典老片一樣,總能令人回味。

      這種說法也沒錯,做短劇也有套路,前幾年一個穿越類短劇的劇本很火,也很有創意,到現在還有人在復制,一旦一個本子火了,市面上會瞬間充滿它的胞兄胞弟。

      但他們沒有理解的是,消費這些內容的人不是為了 “ 獲得感 ” ,只是尋找一種讓生活不乏味的娛樂活動,是啥不重要。

      而對于生產這些內容的人來說,創造傳奇固然重要,但生活就是通過規?;a去完成大眾日常消費需求。

      在龐大的消費需求面前,有些短劇全身武裝上了一種名為「 爽點 」的武器,在千萬級別的投放下奔赴上億臺掌上銀幕,有些短劇則不斷進化,在腦洞和規模化中尋找平衡。

      真正令我感慨的是,在算法加持下,曾經絕對的創意產業,也逐漸變成借程序精準計算出的 “ 快消品 ” 。

      撰文:渡渡鳥武士 編輯:莽山烙鐵頭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