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1 10:02:18來源:今報在線
“人要怎么樣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幸福快樂?”二十余年來,張德芬始終在思考這個問題,也不斷在探索的道路上精進。她的人生不缺少坎坷,卻把苦與難都熬成積極正向的能量;她的人生充滿了改變和選擇,卻從來沒有做過讓自己后悔的事。她仿佛天生就屬于心理學,用自己的人生給心理學研修以滋養,更是用心理學的成果幫助更多人正視內心、正向成長。
從自救轉向助人,歷經迷茫后四十不惑
1962年11月,張德芬出生在中國臺灣一個的普通家庭。她一直都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聰明伶俐,上最好的學校、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畢業后她進入電視臺擔任新聞記者,出國留學并跨界IT行業工作,短短幾年便成為亞太區市場負責人,幾乎擁有了令人艷羨的一切。
然而,這樣的事業和生活卻不是張德芬想要的,人與人之間機械的相處模式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在四十歲那年,她患上了抑郁癥,迷茫和痛苦引發了她的思考:究竟怎樣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
為了自我療愈,她走上心理學研修之路,先是大量閱讀心理學書籍和資料,之后輾轉世界各地參加各種課程。2007年,她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寫下來,出版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一經發售便熱銷全球,很多人通過這本書認識了她的名字,開始思考如何向內成長、自我蓄能。
從個人經歷出發,她也看到了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中的焦慮,于是她把目光投向個人成長領域。2015年,創辦張德芬空間,致力于用心理學,幫助更多人。在這個過程中,她也真正做到了“助人自助”、“四十不惑”,踏過千重急浪,她活出了屬于自己的從容模樣。
與負面情緒對峙,找到理性思考的良方
張德芬對于情緒的思考源自她的個人經歷,從小她就是一個傷春悲秋的人,很容易就被身邊的人和事牽著情緒走,特別是面對愛人和孩子的時候,一點小事就可能讓她情緒崩潰、大吼大叫。
學習心理學之后,她開始嘗試著修繕自己的情緒。首先,她會思考那些經常引發自己負面情緒的原因是什么,比如他人的排斥和輕視,抑或是親密關系中的摩擦。她會特別留意那些負面情緒的誘因,并在相似的事情襲來時,第一時間辨識出它們。之后,她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到應對每種誘發事件的良方,比如向朋友傾訴、去大自然中散心、跳舞和沖澡等等。當情緒以更合理的方式被釋放,她便可以用理性的態度來面對那些不合心意的人和事。
于是,每當負面情緒來襲的時候,她都會將情緒引入到自己那一套標準、理性、平順的處理流程中,不讓情緒綁架自己,而是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宰者,敢于去對峙情緒、消化情緒、管理情緒。
自我負責的態度,跨過生命的驚濤駭浪
在漫長的心理教育生涯中,張德芬遇到過很多“不誠實”的人,在她看來,對世界說謊、對周圍說謊,甚至對自己說謊,是一個人心理創傷的標志。生而為人,我們都是不完美的,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性格缺陷,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愿意敞開心扉去看清自己,對自己和他人誠實,便擁有了積極健康心態的基礎。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意識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后,第一反應并不是去探索和改變,而是遮掩、否認和逃避。比如說,在人際關系中有的人只能看到別人身上的不好,覺得周圍人都在針對自己,因此一味地指責他人,卻從來不肯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久而久之,別人也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回應他、討厭他、孤立他。
張德芬認為,在關系中,你只要改變自己就好了,千萬不要想去改變對方。只有自己先邁出改變的第一步,放下對另一半的期待,對方是一定會做出改變的。因此,每個人都應該用自我負責的態度,真誠地反思自己,放下固執和成見,用開放的心態去改變自己。當我們做出第一次改變后,就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迎來了良性循環,而我們的人生也會由此向陽生長。
培養自愛的能力,收獲通透豁達的人生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中,有一個原則叫做“無條件積極關懷”,指的是用積極、光明、正性的態度予以關注,從而使對方擁有正向價值觀,獲得改變自己的內在動力,這與張德芬所提倡的“愛自己的方法”不謀而合。她認為,女性想要獲得內心與外在的平衡,最重要的就是學會與自己相處、傾聽自己內心愛的聲音。
很多人受到的創傷都來自于外界的聲音:小時候,這個聲音是父母的指責、老師的批評;長大后,這個聲音是伴侶的抱怨、同事的責難。在外力的拉扯下,我們很容易便會走上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道路,而“愛的聲音”就是我們內心的支點,在我們被外界所質疑時,能夠無條件地呵護自己,無差別地支持自己,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做好,被拋棄也沒關系。
張德芬說,“愛的時刻能夠滋養你,讓你感到自己其實并不孤獨。”由她主創開發的《大腦幸福力》課程,就是在教會人們如何感受愛、如何擁抱幸福:我們不僅要用大腦去記憶幸福,更要用身體去感受那些值得慶祝和紀念的時刻,是這些瞬間支撐我們度過漫長歲月和孤獨時光。
張德芬覺得,她很喜歡現在的自己,甚至比年輕的時候更愿意接納自己的狀態,“活出了一個女人60歲最好的模樣”。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通達的人生態度讓她做到了不驚不懼、從容優雅,對幸福的感受力和對生命的負責態度讓她永遠年輕、蓬勃生長。如今,她找到了屬于自己最好的狀態,也把自己對成長的體悟放進張德芬空間里,幫助更多女性獲得高質量的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
責任編輯:
標簽:
人要怎么樣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幸福快樂?二十余年來,張德芬始終在思考這個問題,也不斷在探索的道路上...
維也納酒店集團創始人、和鮮食品科技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黃德滿先生,1993年創辦維也納酒店,以五星體驗...
4月20日,OFweek 2023(第十二屆)中國機器人產業大會在深圳正式舉行。作為機器人全行業合作交流的盛宴,...
常報全媒體訊(周萍 芮偉芬) 4月17日至18日,湖北省咸寧市人大常委會來我市考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4月18日上午,由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司法局指導,北京婚姻家庭建設協會主辦,北京市監獄管理局(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