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1 19:51:05來源:藍鯨財經
【資料圖】
4月20日,普華永道發布《2022年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業回顧與展望》顯示,2022年全球經濟受到諸多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在政策支持下趨于企穩回升。銀行業在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經營壓力加大,面臨信用風險管理、資本管理等挑戰。
據悉,本次報告樣本包含截至4月10日披露了2022年年報的A股和H股的40家上市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40家上市銀行的整體凈利潤同比增長6.96%,受利息收入增速放緩影響,較2021年的增速明顯回落。撥備前利潤同比下降1.57%,信用減值損失計提總額同比下降11.15%,下降幅度較上年同期增加7.57個百分點。
同時,報告顯示,銀行業貸款不良率持續下降,且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將逐漸消退,同時理財回表的減值計提壓力在2021年底之前基本釋放,因此銀行減值計提壓力有所減輕,信用減值損失同比下降。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金融業合伙人胡亮分析稱:“2022年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回落,盈利能力保持平穩。LPR下行帶來貸款重定價壓力,上市銀行響應國家號召支持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生息資產收益率持續下降,受存款競爭影響,存款成本保持剛性,疊加客戶風險偏好下降,定期存款上升,付息負債成本率上升。受到貸款收益率下降和存款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上市銀行的凈利差、凈息差進一步收窄。”
報告亦指出,上市銀行總資產增速回升,按政策要求優先安排信貸投向。數據顯示,上市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速為11.63%,較2021年7.87%的增速有所回升。其中大型商業銀行以12.84%的資產增幅領跑,為實體經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力量。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農商行增幅分別為7.63%和12.42%。
資產質量方面,報告顯示,整體保持可控,但仍需關注后續信用風險暴露狀況。從具體數據來看,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8.84%至1.81萬億元,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03個百分點至1.33%,逾期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12.59%至1.88萬億元,逾期率較上年末微增至1.38%;關注類貸款率微增至1.81%,階段二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0.09%至5793億元,占比顯著上升,較上年末增加0.18個百分點至2.54%。
此外,負債規模穩步增長,存款定期化趨勢延續。上市銀行負債總額為216.16萬億元,較2021年末增加23.88億元,增幅為12.42%。負債結構方面,客戶存款占比仍然最大,是上市銀行主要的資金來源。大型商業銀行由于低成本資金的競爭優勢,其存款占比顯著高于其他同業,占比持續超過80%。
資本充足率保持平穩,資本補充力度不減。大型商業銀行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仍保持自2020年以來的上升態勢,截至2022年12月末,分別達到12.25%和9.75%;城農商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在2022年末下降至9.80%。
胡亮表示:“2023年,全球經濟恢復增長之路仍然困難重重,歐美國家近期發生的銀行業危機還在演化,并有可能對其他金融行業和新興市場產生外溢效應。2023年也是二十大召開后的開局之年,二十大指明了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方向。站在新起點,銀行業守正求新再出發,未來將聚焦更好地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繼續加大對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普華永道認為,銀行業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包括:資產負債結構與收入結構面臨重構;拓展盈利能力,在凈息差持續收窄的情況下,銀行將積極尋求擴大業務增量,促進非息收入。加強風險管理,隨著監管趨嚴,銀行將更加關注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水平變化;國家金融監管機構和職責調整對強化銀行業監管,統籌協調跨機構、跨市場監管能力起到推動作用,未來銀行需加強與監管部門溝通,規范經營行為,積極回應監管要求。繼續深入探索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推進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科學制定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等。
責任編輯:標簽:
4月20日,普華永道發布《2022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顯示,2022年全球經濟受到諸多超預期因素沖擊,我國
“我們的宏觀政策更加理性、更加穩健,我認為2023年GDP的增長目標設在5%左右是比較合適的。現在看來只要
2023年的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盛放的美景動人,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一的上海,消費市場復蘇回暖的形勢更
銀行在加速并購重組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銀行宣布解散。 今日,「支付百科」注意到,遼寧銀保監局4月1
4月21日,黔東南銀保監分局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貴陽銀行黔東南分行因貸款“三查”嚴重不盡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