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銀行 > 正文

      關鍵指標顯著優化 上市農商銀行御險而行 當前焦點

      2023-06-01 09:48:02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資料圖】

      隨著青島農商銀行披露2022年年報,13家上市農商銀行年報悉數呈現在投資者面前。與往年相同的是,年報中的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和資本補充率三項指標依然是投資者考量一家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準。不同的是,近一年陸續出臺或實施的監管新規給上市農商銀行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已在年報中逐步顯現,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商銀行未來的經營選擇。

      從不良率管窺農商銀行資產質量

      上市農商銀行的資產質量一直受到市場各方的密切關注。監管部門數據顯示,2022年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不良貸款余額2.98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63%,相比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多數上市農商銀行不僅沖進了“1.63%”的及格線,甚至達到了近5年來的最低水平。

      13家上市農商銀行中有8家銀行的不良率有所下降,其中7家銀行的不良率低于1%。2021年曾以0.81%的不良率“驚艷”同行的常熟農商銀行繼續保持上市農商銀行領頭羊勢頭。

      不難看出,上市農商銀行資產質量變化與其所處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密不可分。不良率低于1%的上市農商銀行多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區域經濟發達,產業鏈完整,對應的農商銀行在其中一直發揮著服務“三農”、小微的重要支撐作用,二者由此實現“雙向奔赴、雙向成就”。

      除受益于區域經濟紅利,多家銀行將資產質量改善歸功于不良處置力度加大。如紫金農商銀行在存貸款規模雙雙抬升的基礎上,實現了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雙降”目標,關鍵在于行內近年來狠抓信用風險管控,持之以恒開展不良清降行動,綜合運用清收、追償、重組、轉讓等手段消化歷史包袱,指標由此實現優化。

      分化明顯 撥備覆蓋率同比上升

      作為銀行的“過冬儲備糧”,多數上市農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同比上升,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但分化趨勢較為明顯。具體來看,常熟農商銀行、無錫農商銀行、張家港農商銀行3家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已超過500%,九臺農商銀行、廣州農商銀行撥備覆蓋率則徘徊在150%左右。

      “覆蓋率有所差異。整體來看,目前國內銀行撥備指標均處于高位,主要是目前國內經濟處于復蘇階段,部分行業企業元氣仍在恢復,銀行加大撥備是為了防范潛在不良風險。”光大銀行(行情601818,診股)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廣子表示,“銀行計提多少撥備一方面是為了滿足監管要求;另一方面是為了應對潛在的貸款損失,同時也反映了經營層的風險偏好。預期損失越大,經營層的風險偏好越低,計提的撥備通常會越高。中小銀行撥備覆蓋率的分化本質上是由業績分化造成的。業績越好,資產質量一般也比較高,銀行盈利能力越強,計提撥備的空間也就越大。”

      業內專家表示,銀行適時調整撥備覆蓋率與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有關。預計隨著銀行2023年業績預期向好和相關政策不斷完善,不排除部分上市農商銀行將主動降低撥備覆蓋率,同時提高分紅能力,保障投資者權益。

      農商銀行資本之渴何解?

      近年來,中小銀行不斷加大資本補充力度。就披露的年報來看,上市農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有升有降。截至2022年末,13家上市農商銀行資本充足率指標均在監管標準之上,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超過10%的有9家。值得注意的是,瑞豐農商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一級資本充足率均位于13家上市農商銀行之首。

      多家上市農商銀行提及,過去3年,部分中小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作為地方金融主力軍,農商銀行積極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因此加快了資本消耗。

      監管部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城商行資本充足率為12.61%、農商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2.37%,低于大型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與其他類型銀行相比,中小銀行尤其是農商銀行的資本補充渠道較為有限,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內源性資本補充,包括股東注資、盈利轉股等;二是外源性資本補充,包括發行可轉債、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專項債等。

      鯨平臺智庫專家卜振表示,外源性補充資本的效用明顯高于內源性資本,但內源性資本的來源更加穩定、可靠。對于上市農商銀行而言,一方面要做好經營管理,提升盈利能力,通過利潤留存等內源性融資進行資本補充;另一方面要用好外源性資本補充工具,綜合評估采取最合理的組合方式補充資本金。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