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0 14:03:40來源:金融界
前一段時間,論壇里有人發帖at我,是關于銀行不良的討論。涉及到招行和建行到底哪家的對待不良貸款更嚴謹。帖子從第三階段資產不良認定率,覆蓋率,和不良貸款與逾期貸款的比例等多個維度分析試圖找到答案。但是,最終發帖人自己也沒有確定的結論。其實,對于銀行的不良,不論外部的分析人員如何專業都只能是霧里看花。最終真實情況如何只有銀行內部的極少數人清楚。
對于上面的問題,即使是我也很難得出準確的答案。兩家都是非常優秀的商業銀行,沒必要也不可能在銀行不良貸款這一個子項上分出個你90我88的高下。因為,兩者數據的口徑和各自經營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數據無法精確地比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先,兩家銀行的三階段資產不良認定率都達到100%,這是值得夸耀的。但是,至于建行的三階段覆蓋率低于招行,我在《風險從未遠離》的原文中也并未對其過分強調。因為,撥備覆蓋和三階段資產自身的風險特征是有關系的。以建行為例,建行的三階段資產是超過建行逾期貸款余額的。對此問題,建行的高管也在公開場合披露過,建行對于貸款不良的判定會參考外源性數據,比如:某客戶在建行的貸款雖然沒有逾期,但是他在其它銀行的貸款出現了違約。對于,這種情況建行也會將其行內貸款標記為不良。
所以,建行第三階段資產撥備覆蓋率低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有不少貸款本身是沒有逾期的。至于原來貼主提出的用不良除以逾期來比較不良認定標準,個人覺得也欠妥。因為,兩家銀行的經營特質不同。招行的信用卡業務占整個貸款業務的比重顯著高于建行。而信用卡貸款出現客戶因為遺忘而逾期的比例遠遠高于一般貸款。但是,這些因為遺忘而產生的信用卡逾期貸款多數最終客戶會自己填上。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由于銀行的不良指標口徑很多并不完全一致,所以,過于精確的比較可能并無意義。就算樓主比較出來建行的不良認定比招行嚴格又能如何?別忘了招行的覆蓋率遠遠高于建行。更何況銀行的比較有不僅限于不良這一項,手續費占比不用考慮么?凈息差水平不用考慮么?RORWA和ROE不用考慮么?
我們繼續把話題拉回到不良資產上來。上面的比較還只是基于靜態數據的對比。我在《看透銀行:銀行股投資從入門到精通》一書中說過,銀行的不良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從生成到處置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良率,覆蓋率,撥備率這些都只是靜態的指標。只通過靜態指標很難發現銀行不良資產的全部真相。如果加上動態指標那么效果就會好很多,比如:不良生成率。
雖然我在和很多銀行IR溝通的時候都希望銀行的年報中能夠披露不良生成率。但是,截至2022年年報,只有極少數銀行的年報開始披露不良生成率,從最初的招商銀行,到后來的平安銀行和2022年的民生銀行。
不過即便是已經披露不良生成率的幾家銀行其口徑也不盡相同,比如:民生銀行的不良生成率=本期新生成不良貸款/期初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平安銀行的的不良生成率=不良貸款生成額(還原報告期內核銷)/(年初貸款余額+年初銀承、信用證及保函等傳統表外授信余額)。從公式可見平安銀行的分母口徑大于民生銀行。
如果你認為有了動態指標就可以了,那么你又錯了。即使公布不良生成數據,也只是讓投資者多看到一部分真相而已。因為,在不良生成前面還有一道閘口:不良認定。這一塊完全沒有統一的標準,哪些認定為不良哪些不認定為不良全憑銀行內部相關部門的職業操守。
有人可能會說,金監局不是有規定逾期超過90天的必須進不良么?我只能說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天真。銀行內部如果有人想要掩蓋不良,可以找到很多辦法,比如:讓客戶借新還舊,同一集團下子公司A要逾期了,可以給子公司B放貸,讓集團上收資金去還A的貸款。可以這么說,銀行內部如果不想讓不良暴露,即使是外部審計師也看不出問題。想當年,浦發銀行成都弊案,巨量的不良貸款愣是被壓了幾年,成都分行年年不良率為0,外部審計根本看不出來問題。最后,還是浦發銀行內審自爆才讓這個大雷浮出水面。
所以,可以這么說在銀行不良這塊普通人很難掌握真實的情況,精確的指標對比意義不大,只能依靠部分指標做模糊的正確判斷。有時候相信常識可能更有用。比如,我們在金融領域經常說的風險和收益并存,收益越高的資產潛在風險就越大。正如我在前幾天分析錦州銀行報表時指出的:如果你發現某項資產的收益率顯著高于行業均值,而風險暴露又很少,那么我們對于這家銀行的資產質量就要打個問號。
從這個常識判斷出發我們進一步可以引申到負債成本越低的銀行,其資產質量的可信度越高。因為,這些銀行可以不用投放收益率太高的貸款,就可以獲得超越行業均值的凈息差水平。所以,負債成本低的銀行完全沒必要去冒風險做傻事。
責任編輯:標簽:
前一段時間,論壇里有人發帖at我,是關于銀行不良的討論。涉及到招行和
樂居財經鄧如菲?8月10日消息,北京中科匯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
日前,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
格隆匯8月9日丨南京銀行(601009 SH)公布,公司于近日獲悉,本公司第九
據“羊城晚報”8月7日報道,8月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連